在史上最大加密崩盘中幸存:我的一些想法

阿花

作者:Route 2 FI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人生该如何度过。过去 4 年里,我全身心投入加密货币领域,而且这里的全身心绝非虚言 —— 我几乎没做过其他事。也就是说,我醒着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直接、就是间接在思考加密货币相关的事:交易、尝试新协议、与人交流、在推特上发文、看别人在推特上的观点、浏览资讯简报、听播客(其实大多看文字稿,因为阅读速度大概是看视频或听播客的 5 倍)。

我真的很喜欢努力做事,甚至可以说是痴迷。这并不意味着我唯一的兴趣就是加密货币,但目前它确实是我的核心重心。或许某天我会感到厌倦,之后会用几周、几个月的时间反复思考,最终找到新的方向。不过回头看,我对数字和博弈的痴迷是毋庸置疑的。

这次黑色星期五崩盘确实吓人,但我基本没受什么影响。周末前,我在 Lighter 平台做了 Delta 中性策略,空头头寸没有像在 Hyperliquid 等平台那样被自动平仓;而多头仓位上,我只持有现货头寸。在 Bybit 上,我没有开任何永续合约头寸 —— 不过前一天,我还在进行大仓位的 DOGE/BTC 对敲交易。当时我平仓了,因为想好好休息一个周末,现在想来,要是当初没平仓,我大概率会亏得一塌糊涂。所以这次,我多少有些幸运。

我平时只用低杠杆(2-3 倍),目的是减少在CEX/DEX上需要占用的本金。但这次山寨币平均跌幅达 62%,有些甚至暴跌 85%-99%,还是让我觉得难以置信。这意味着所有做杠杆多单的交易者,全都亏惨了。过去几年,加密货币圈子涌入了大批激进交易者,他们先是在 Solana 生态里搏杀,最后又去尝试永续合约。现在使用杠杆已经成了常态,我自己也每天都在用。你可能会指责这些人没有风险管理意识,但在我看来,用 2-3 倍杠杆已经相当保守了。说实话,我觉得人们不会因为这次崩盘就停止使用杠杆 —— 再过 1-2 周,那些激进交易者又会像没事发生一样,重新投入交易。

就像看下面这张图,面对山寨币平均 63% 的跌幅,你根本没法对冲风险,更何况大多数币种的跌幅比这还要大。这真的太疯狂了。

ihzT9jdc1rVI3iX06J6OOjqADqnsSP93DKbgU747.png

那么,这一轮周期里,还剩下哪些人在坚持?

是那些谨慎又固执的人。他们大多只持有现货资产,对新币种、新项目会观察很久才敢入手。他们不会盲目跟风冲首发,通常也赚不到那种暴利,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投资组合年复一年地实现着稳步复利增长。

永续合约交易者是这次受冲击最严重的群体。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觉得很多垃圾币玩家(比如 Solana 生态里的激进交易者)反而过得相对不错 —— 因为他们大多做现货交易,不用杠杆。当然,其中有些人也涉足了永续合约,要是碰了的,大概率也亏惨了。但很多人始终只做现货,所以虽然亏了钱,却没亏光。

对于永续合约 DEX 来说,这次崩盘的后续发展很值得关注。Hyperliquid 上的空头头寸被自动平仓,而 Lighter 上则没有。结果就是,Hyperliquid 的流动性提供者赚了钱,Lighter 的流动性提供者却亏了钱。没人知道永续合约 DEX 的未来会怎样,但多亏了周五这场压力测试,我们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也有很多改进措施需要落实。比如,HYPE 代币的回购模型会调整吗?100% 营收用于回购的模式可持续吗?

我会停止使用杠杆吗?不会。我清楚,自己要对所有交易和决策负责。风险永远存在 —— 如果没有风险,那通常也意味着没有赚钱的机会。

至于 DeFi 领域,我预计接下来会出现一波头寸清算潮。虽然 DeFi 在周五的崩盘中表现还算稳健,但人们已经心生恐惧。我觉得很多人会更倾向于把资产放在自己的钱包里,而不是交给第三方托管。幸运的是,USDE(Ethena 发行的稳定币)这次表现还好。我总觉得 Ethena 是 DeFi 领域的支柱,相当于扛着整个 DeFi 生态。要是 Ethena 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 比如 Pendle,它 70% 的锁仓量都来自 Ethena。

接下来,我在思考哪些山寨币会成为最佳标的。就我个人而言,比较看好 BNB、MNT,以及那些已经存在一段时间的老牌币种。另外,我觉得接下来投机圈子可能会安静一些,所以 PUMP 和 Fartcoin 这类币种不会是我的主要选择。目前我主要持有稳定币,之后会专注于纯消息 / 叙事驱动的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可能赚不到最多的钱,但至少在短期内能很好地保护我的账户资金。

最后想说的是:

大多数人永远无法实现自己梦想中的财富目标,因为他们不具备那些成功者的特质。

你要对抗的,是那些为这个领域而生的人。他们不会计算自己工作了多少小时,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日子好的时候,他们不会懈怠;日子差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放弃 —— 这一切都是他们生活节奏的一部分。

财富或许是表面目标,但真正驱动他们的,是追逐的过程、自身的成长、对专业的打磨,以及默默提升技能的坚持。

他们不会执着于终点线,而是爱上了征途本身。

这就是为什么,当别人筋疲力尽或中途退出时,他们却能持续获胜 —— 不是因为他们必须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无法想象,自己会放弃这份热爱的事业。

来源:金色财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