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历史上,市场极端行情屡见不鲜,但这一次的崩盘,让所有人震惊,不到1小时,全网爆仓金额高达 192.79亿美元,超过 165万人被强制平仓。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这是加密市场的灾难时刻,一系列因素导致了此次暴跌。
宏观背景上,美中贸易战重燃成为导火索。中国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特朗普随即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并加强对关键软件出口限制。市场迅速将其解读为全球贸易体系再度破裂的信号。避险情绪骤然升温,全球资产价格集体承压,美股暴跌超过3%,而加密货币市场在这种恐慌环境下,成为风险偏好收缩的最大损失者。
杠杆积累过度,是引发连环爆仓的直接原因:进入10月以来的“Uptober”行情推动市场高杠杆运行。未平仓合约一度飙升至历史高点的约940亿美元。在宏观利空冲击下,自动清算链式触发,抛压雪球越滚越大,市场瞬间进入“闪崩模式”。而Coinbase、币安、Kraken等交易所凌晨同时出现延迟、宕机、API故障。交易系统瘫痪使投资者无法止损或平仓,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恐慌与抛售情绪。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稳定币脱锚引发系统性恐慌也是重大诱因:USDe短时跌至0.65美元,多枚资产支持代币(WBTC、WBETH、ATOM等)发生脱锚,引发强制清算。稳定币体系的暂时性信任危机,加剧了市场的“技术性崩溃”。在市场极度脆弱的结构中,杠杆与流动性失衡成为暴跌的放大器。
如何在高波动市场中“活下来”?jason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远离高杠杆交易,控制风险敞口,
本次暴跌中,超过190亿美元的爆仓几乎全部来自过度杠杆仓位。杠杆在牛市中放大收益,但在恐慌中也放大损失。保持仓位克制,是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分散流动性与风险敞口,
中心化交易所宕机事件再次提醒投资者,资产集中在单一平台是重大风险。多平台配置、冷钱包储存以及部分转向链上透明协议,都是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有效手段;稳定币、流动性质押代币(LRT)、现实资产代币(RWA)等新型资产,其价格不仅取决于市场供需,更受底层储备与赎回机制影响,盲目追逐高收益,却不了解其抵押逻辑,本质上是将风险外包给了未知;暴跌往往在系统负载极限时发生,持仓前留有余地,避免“满仓孤注一掷”,是长期投资者的必修课。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风暴之后,市场正在重建信心,修复式反弹来临。短线的恐慌释放往往孕育中线反弹。目前,从链上和资金流数据来看,市场已出现稳定迹象:比特币重回11.5万美元上方,跌幅收窄;CME期货市场持仓显著减少,杠杆风险已初步出清;美中双方在关税问题上释放缓和信号;黄金与比特币的避险共振特征再次显现;Bitwise与道富银行等机构继续看好Q4资金流入比特币ETF。
宏观层面上,美国仍面临政府部分停摆与政策不确定性,而这种“制度性风险”反而强化了市场对比特币作为对冲工具的认同。不过,此次暴跌带来的市场出清,是趋势反转还是反弹,需要观察后市走势。目前市场牛市的核心逻辑是美元的贬值趋势,这个并没有变化。未来的市场仍将充满波动与不确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他们永远不会停止印钞,而比特币不会停止上涨。
来源:金色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