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联储的降息决议落地,当上海法院首次完成刑事案件中虚拟货币的合规处置,当香港施政报告为数字资产发展划出清晰路径 —— 过去一周,全球金融科技与加密领域迎来了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多重关键节点。从跨大西洋的监管协作到联合国推动的政府区块链教育,从以太坊的路线图更新到谷歌入局 AI 支付,每一个动态都在重塑行业格局,而 DAT 行业的洗牌则提醒着市场,机遇与风险始终并存。
美联储降息落定:宽松周期开启,加密市场迎政策暖风
9 月 FOMC 会议无疑是本周全球金融市场的 “定音鼓”。美联储如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限下调 25 个基点至 4.25%,与市场此前预期完全吻合,为自去年 12 月以来暂停的降息步伐按下 “重启键”。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 Nick Timiraos 解读称,本次会议声明措辞偏向鸽派,释放出对经济软着陆的信心,也为后续宽松留下空间。
从决策细节来看,美联储内部虽存在分歧,但整体共识度较高:多数官员预计年内至少还将迎来 3 次降息,仅有新理事 Miran 一人主张更激进的 50 个基点降息;另有 7 位与会者认为今年无需进一步降息,2 位仅支持再降一次。这种 “温和宽松” 的基调,为风险资产注入强心剂 —— 加密市场在此后首个交易日,比特币价格一度企稳 117000 美元关口,以太坊围绕 4600 美元震荡,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对于加密行业而言,美联储的降息周期不仅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的增加,更可能推动传统机构进一步探索数字资产配置。此前已有数据显示,在降息预期升温的 9 月上半月,加密 ETF 单周净流入超 6 亿美元,而本次决议的落地,或将加速这一趋势。
监管突破与协作:从上海到英美,合规框架逐步清晰
本周,全球加密监管领域迎来两大突破性进展,一边是中国司法实践的创新,一边是跨大西洋的协作升级,共同为行业合规化铺路。
在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完成了国内刑事案件中虚拟货币处置的 “首次尝试”—— 对 9 万余枚 FIL 币采用 “境内委托、境外处置、闭环回流” 模式实现变价。具体来看,法院委托第三方机构操作,由后者提供履约担保后,转委托香港证监会认证的持牌平台完成交易,且交易价格不低于前 20 日均价;处置所得资金经外汇管理审批后结汇转入法院专属账户,后续将依法上缴国库或发还被害人。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虚拟货币处置中的 “合规性难题”,更为后续类似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填补了国内司法实践在该领域的空白。
跨洋之外,英美两国的监管协作迈出关键一步。英国财政大臣 Rachel Reeves 与美国财政部长 Scott Bessent 在唐宁街举行会谈,Coinbase、Circle、Ripple 等加密机构及花旗、巴克莱等传统金融巨头共同参与,核心议题聚焦加密资产的跨大西洋协调。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计划近期宣布针对稳定币的紧密合作机制,英国希望借此提升本国企业对美金融市场的准入,并吸引更多美资流入。此外,英美还在联合开发数字证券沙盒,为金融服务公司测试区块链技术提供合规环境,旨在平衡创新与监管,推动加密资产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也在为 2026 年正式纳管加密公司做准备,计划豁免部分不适用于该行业的传统金融规则,如管理层、系统控制及 “冷静期” 要求等,以适应加密资产的高波动特性;但在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FCA 将强化监管,确保监管力度与实际风险相匹配,为加密市场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香港施政报告:数字资产发展驶入 “快车道”
在亚洲金融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的《2025 年施政报告》为数字资产行业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报告中,香港金管局明确表示将持续推进 Ensemble 项目,一方面推动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另一方面促进真实代币化资产交易,例如实现代币化存款与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的结算,助力代币化债券发行常态化,并借助监管沙盒激励银行优化风险管理。
在监管层面,香港正加速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同步推进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的发牌制度立法工作;香港证监会也在探索如何在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前提下,拓宽专业投资者可参与的数字资产产品与服务类型,同时强化国际税务合作,打击跨境逃税行为,并通过引入自动化汇报和数据监测工具,构建严密的数字资产风险防线,全方位营造健康、合规的数字资产生态环境。
联合国助力区块链教育,CZ 或回归币安
在全球公共治理层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宣布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倡导非营利组织 Exponential Science Foundation 合作,将于明年推出 “政府区块链学院”。该学院将为各国政府部门量身打造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专业教育课程与实施项目,助力政府利用前沿技术推动社会变革,计划于 2026 年在部分国家率先启动,今年已着手课程设计工作,有望为全球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力。
加密行业内部,也有一则备受关注的动态:币安创始人 CZ 于周三凌晨更新个人 X 账号简介,将 “ex - @binance” 改为 “@binance”,这一微妙变化引发市场猜测,或暗示其即将回归币安。据彭博社报道,Binance 正与美国司法部协商,试图取消 2023 年 43 亿美元和解协议中规定的外部合规监察员义务,司法部虽未最终决定,但可能要求 Binance 以增加合规报告作为替代,此前司法部已对多家公司取消类似监察安排,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与负担。
以太坊路线图更新,谷歌入局 AI 支付
技术创新方面,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日本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以太坊最新路线图:短期内,将通过提升以太坊主网(L1)Gas 限额,结合 ZK - EVM、Block - level access lists 等工具实现扩容,同时维持去中心化特性;中期目标聚焦于 Layer 2 之间的无信任资产转移与快速结算,推动 Stage 2 Rollup 和状态读取优化,并强调链上 “写入隐私” 在支付、投票等场景的重要性;长期愿景则是打造一个安全、简洁、抗量子、经过形式化验证的精简版以太坊。此外,以太坊基金会成立 dAI 团队,由核心开发者 Davide Crapis 带队,致力于推动以太坊成为 AI 经济和 AI 软件开发的底层支撑,近期将实施 ERC - 8004 标准,以支持 AI 代理在以太坊生态中顺畅交易,预计 11 月 Devconnect 大会发布相关成果,长期目标是构建去中心化 AI 基础设施,打破大型公司对 AI 领域的垄断局面。
科技巨头谷歌也在本周涉足加密支付领域,发布全新支付方案,该开源协议支持信用卡与稳定币结算,为不同 AI 应用间的收付款提供便利。为实现稳定币兼容性,谷歌与加密交易所 Coinbase 合作,同时与以太坊基金会等加密公司展开协作,这一举措有望推动 AI 与加密支付的深度融合,为行业发展开辟新方向。
DAT 行业洗牌加速,中小公司面临困境
然而,并非所有行业动态都充满乐观。渣打银行发布警告,数字资产财库(DAT)公司市场净资产价值(mNAV)近期普遍暴跌,比特币、以太坊和 Solana 财库企业深陷估值危机,行业分化整合加速,Strategy(MSTR)、Bitmine(BMNR)等大型、低成本且具备质押收益的公司优势凸显,而众多中小财库公司或因资金压力、市场波动等因素陷入 “死亡螺旋”,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也警示着加密市场参与者,在把握机遇的同时,需时刻警惕潜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