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密市场多点爆发:新币上线、期权开闸、牌照扎堆、牛市信号藏不住了?

阿花

从交易所的新品上新到监管层的政策信号,从传统金融巨头的业务突破到新兴市场的版图扩张 —— 最近加密圈的动态密集得像一串 “连环炮”。Upbit 上新代币、Bullish 开期权交易、香港稳定币牌照扎堆申请,每一条消息都在释放同一个信号:这个市场正在变得更热闹,也更成熟。

全球加密市场多点爆发:新币上线、期权开闸、牌照扎堆、牛市信号藏不住了?

一、交易端大动作:新品、新工具齐登场

对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来说,交易市场的 “供给升级” 最直接 —— 既能买到新标的,又多了对冲风险的工具,选择空间瞬间被拉满。

1. 2Z 成香饽饽:Upbit、币安扎堆上线,SEC “免罪符” 是关键

刚拿到美国 SEC “不采取行动函” 的 DoubleZero(2Z),立刻成了交易所争抢的香饽饽。继币安宣布 10 月 2 日上线 2Z 现货交易、开放 USDT、BNB 等多交易对后,Upbit 也紧随其后官宣上线计划。这波热度的核心底气,来自 SEC 那份关键文件 —— 明确 2Z 无需作为 “股权证券” 注册,其网络内的程序化流动也不算证券交易。

对投资者来说,这相当于给 2Z 加了层 “合规防护罩”,不用再担心突然被监管盯上。而交易所扎堆上线的动作,更暗示着对这类 “低监管风险代币” 的强烈看好,毕竟在当前监管敏感的环境下,有 SEC 背书的标的无疑更能吸引资金入场。

2. Bullish 期权开闸:10 月 8 日上线,机构终于有了新玩法

如果说新代币是给散户的 “小甜点”,那 Bullish 即将推出的加密货币期权交易,就是给机构准备的 “正餐”。这家手握纽约州 BitLicense 的合规交易所,宣布 10 月 8 日正式解锁期权业务,补上了其面向机构服务的关键一块。

期权的价值从来不只是 “多一种交易选择”—— 对持有大量比特币、以太坊的机构来说,这是重要的风险对冲工具。比如担心 BTC 短期回调的机构,可以买入认沽期权 “锁定卖出价”;看好长期涨势但想降低入场成本的,则能通过认购期权以约定价格建仓。Bullish 选择此时切入,显然是瞄准了美国机构加密配置需求的爆发期,毕竟其 “中央限价订单簿 + 自动做市” 的混合模式,本就以稳定流动性见长,恰好匹配期权交易对深度的要求。

二、市场扩容信号:从 ETF 到稳定币,传统资金加速进场

如果说交易端的动作是 “表”,那传统金融与监管层的动向就是 “里”—— 它们的每一步都在为更大规模的资金入场铺路。

1. 泰国 ETF 破圈:从比特币到多资产,东南亚资金要动了

东南亚加密市场正在打破 “只认比特币” 的局限。泰国 SEC 秘书长近日透露,计划将加密货币 ETF 的覆盖范围从比特币扩展到其他数字代币,新规则预计明年初出台。这意味着当地的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传统机构,很快就能通过合规渠道配置以太坊、SOL 等更多主流资产。

对全球市场来说,这是个不容忽视的增量信号。泰国作为东南亚加密交易的核心市场之一,此前比特币 ETF 的试水已经激活了不少本土资金,此次扩容相当于把 “资金入口” 再开大一圈,后续可能引发马来西亚、印尼等周边市场的跟风,为加密资产带来新的流动性活水。

2. 香港稳定币牌照热:36 家机构抢滩,合规战场硝烟起

香港的稳定币赛道俨然成了 “兵家必争之地”。香港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9 月底已有 36 家机构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虽然未披露具体名单,但结合此前市场动态不难猜测 —— 既有渣打、中银香港等传统银行,也有蚂蚁国际这样的科技巨头,甚至不乏专注 Web3 的初创公司。

这场 “牌照争夺战” 的背后,是对万亿稳定币市场的野心。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 “桥梁”,持牌稳定币不仅能承接跨境支付、资产结算等真实需求,更能借助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辐射全球。36 家机构的扎堆申请,恰恰说明市场对香港的合规框架足够认可,这里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稳定币巨头的诞生地。

三、大佬视角:从业务增长到系统变革,加密的价值被重新定义

当市场忙着上新、抢牌照时,行业大佬的表态则揭示了更深远的趋势 —— 加密资产不再只是 “投机工具”,正在悄悄重塑金融逻辑。

1. Robinhood 年化收入破 2 亿:散户热情撑起增长神话

Robinhood 的爆发式增长,给所有质疑 “散户离场” 的人泼了盆冷水。CEO Vlad Tenev 近日高调宣布,公司第三季度业务增长强劲,新推出的预测市场业务年化收入已超 2 亿美元。更关键的是,平台第三季度事件合约交易量突破 20 亿份,占到成立以来总交易量的一半,散户的参与热情可见一斑。

这背后是 Robinhood 的精准策略:通过做空、社交交易等功能吸引成熟投资者,又用上市前投资基金留住长线资金,再加上扩展至欧美市场的桌面平台,全方位捕捉不同用户的需求。它的增长故事证明,只要产品足够贴合需求,散户资金依然是加密市场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

2. 英国央行行长:稳定币可能催生全新资金系统

如果说 Robinhood 的增长是 “微观信号”,英国央行行长的表态就是 “宏观定调”。他近日公开表示,稳定币市场 “可能会培育出一个区别于信贷的资金系统”。这句话的分量远超表面 —— 传统金融系统的核心是 “信贷派生”,而稳定币基于足额储备的特性,可能构建出更透明、更高效的价值传输网络。

这种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当 USDT、USDC 的规模突破千亿,且越来越多银行、支付机构入场时,稳定币已经从 “加密圈内部货币” 升级为跨领域的支付工具。英国央行行长的表态,相当于给市场传递了监管层的 “开放态度”,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央行出台适配政策,为稳定币的发展扫清障碍。

总结:加密市场正进入 “合规 + 增量” 双轮驱动期

从这波密集动态来看,加密市场已经告别了 “野蛮生长” 的旧时代,进入了 “合规框架下的增量竞争” 新阶段:

  • 交易端,有 SEC 背书的代币和合规期权工具,正在降低投资者的参与门槛;

  • 资金端,泰国 ETF 扩容和香港稳定币牌照热,意味着传统资金和新兴市场资金正在加速进场;

  • 价值端,Robinhood 的增长和英国央行行长的表态,证明加密资产的实用价值正在被主流认可。

对投资者而言,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 机会在于合规化带来的确定性更强,增量资金可能推高优质资产的价值;挑战则在于市场分化会加剧,没有真实需求、缺乏合规支撑的项目会被加速淘汰。接下来,就看 10 月 Bullish 期权上线、泰国 ETF 规则落地等关键事件,能否把这波 “多点爆发” 的势头,转化为真正的行情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来源:金色财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