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XRP ETF 申请撤回 = 凉了?错 | SEC 这步棋是为审批开 “快进键”

阿花

9 月 30 日,SEC 官网一条 “Solana、XRP 等代币 ETF 申请撤回” 的消息,让不少加密投资者心头一紧 —— 难道山寨币 ETF 的审批要黄了?但仔细拆解监管文件就会发现,这非但不是利空,反而藏着审批加速的明确信号。从 Bitwise 到贝莱德,数十家机构集体撤回申请的背后,是 SEC 刚刚铺开的 “通用上市标准” 新赛道,一场山寨币 ETF 的 “通关竞速赛” 才刚刚拉开序幕。

SOL/XRP ETF 申请撤回 = 凉了?错 | SEC 这步棋是为审批开 “快进键”

一、先搞懂:谁撤了申请?撤的是什么?

这次 “集体撤回” 并非个别机构的被动行为,而是全行业响应新规的主动调整,涉及六大主流山寨币与以太坊质押赛道,几乎覆盖了当前最受关注的加密 ETF 品种:

SOL/XRP ETF 申请撤回 = 凉了?错 | SEC 这步棋是为审批开 “快进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机构撤回的并非核心的 “上市申请”,而是特定的 “19b-4 表格”—— 这个曾让交易所头疼的文件,本质是 “为单个代币修改上市规则的申请”,如今在新规下已成为 “多余步骤”。

二、关键背景:SEC 两周前埋的 “伏笔”,直接砍掉冗余流程

这场 “集体撤回” 的源头,要追溯到 9 月 17 日 SEC 的一项里程碑决策:批准加密资产 ETF 的通用上市标准。这一标准彻底改写了此前 “逐币审核” 的繁琐模式,堪称监管流程的 “大瘦身”。

旧流程:卡脖子的 “双重审批”

在新规落地前,一家机构想发行 Solana ETF,得闯两关:

1.交易所先提交 19b-4 表格,申请 “新增 Solana ETF 的上市规则”,SEC 单独审核;

2.机构再提交 S-1 表格,披露基金细节,SEC 二次审核。

整个流程最长能拖到 240 天,且每换一个代币就得重复一次,效率极低。

新规则:一步到位的 “通用绿灯”

现在只要满足三个条件之一,就能跳过 19b-4 流程,直接推进 S-1 审核:

  • 标的资产在 “跨市场监控组织(ISG)” 成员市场交易;

  • 对应期货合约在合规交易所上市满 6 个月;

  • 已有其他 ETF 对该资产的配置超 40%。

像 SOL、XRP、LTC 等主流资产早已满足这些条件,自然无需再走冗余流程 —— 这也是 SEC 主动要求机构撤回旧申请的核心原因。

正如彭博 ETF 分析师 Eric Balchunas 直言:“通用上市标准让 19b-4 表格变得毫无意义,现在就只剩下 S-1 表格相关事宜了。”

三、不是利空是 “加速器”:这三大影响正在发酵

这场流程优化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比表面看起来更深远,尤其对山寨币和质押赛道堪称 “及时雨”。

1. 审批提速:10 月或成 “山寨币 ETF 开门红” 窗口

目前多数撤回申请的 ETF,最终决策截止日期仍定在 10 月。参考比特币 ETF 的审批经验,流程简化后审核周期可从 240 天压缩至 75 天。这意味着 10 月内,市场可能迎来首只 Solana 或 Litecoin 现货 ETF,甚至以太坊质押 ETF 也有望打破僵局。

对机构而言,这更是明确的 “入场信号”。灰度此前推出的数字大盘基金中,SOL、XRP 等占比已达个位数,一旦单品 ETF 获批,原本观望的万亿级传统资金将找到精准入场渠道。

2. 价值重估:质押机制迎来 “监管正名”

此次撤回申请中,BlackRock 的以太坊质押 ETF 备受关注。虽然 SEC 此前推迟了相关决策,但新框架下对 “质押资产托管”“收益分配” 的明确规范,实则在为这类产品扫清障碍。

要知道,以太坊质押市场规模已超 1800 亿美元,此前因监管模糊,机构资金不敢轻易涉足。而 ETF 的合规化落地,将直接把质押机制推向主流视野,不仅提升 ETH 的长期持有价值,也会带动 SOL、ADA 等支持质押的资产估值重构。

3. 市场分化:合规资产与边缘资产拉开差距

新规看似 “开绿灯”,实则在划定清晰的合规边界。像 DOGE 这类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 meme 币,虽也受流程调整影响,但因难以满足 “期货合约上市满 6 个月” 等硬指标,获批概率远低于 SOL、LTC。

这种分化会引导资金向 “合规确定性高” 的资产集中 —— 近期 SOL 在消息公布后短线上涨 2%,已提前反映出市场对合规红利的预期。

四、接下来盯紧两件事:10 月窗口期与 S-1 细节

对投资者来说,与其纠结 “撤回申请” 的表面动作,不如聚焦两个核心观察点:

1. S-1 文件的 “含金量”

S-1 表格是当前审核的核心,其中三个细节最关键:

  • 托管机构:是否由 Coinbase Custody 等 SEC 认可的机构负责资产安全;

  • 费率结构:参考比特币 ETF 0.25% 左右的费率,SOL、XRP ETF 的费率是否有竞争力;

  • 风险披露:对 “代币分类争议”“网络分叉” 等风险的描述是否充分。

2. 10 月的 “密集决策期”

从时间线看,10 月将是集中出结果的窗口期。若首只山寨币 ETF 获批,可能引发 “多米诺效应”—— 毕竟 SEC 已通过通用标准建立了 “批一个、通一片” 的审核逻辑,这比单个代币逐一获批的意义重大得多。

总结:监管 “松绑” 的本质,是加密市场的 “成人礼”

这次集体撤回申请,本质是 SEC 从 “被动堵截” 到 “主动疏导” 的监管转型。它用标准化规则替代了 “一事一议” 的模糊态度,既给机构指明了合规路径,也为投资者筛选出了真正具备主流潜力的资产。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参与加密投资的门槛在降低:不用再直接面对代币存储风险,通过合规 ETF 就能分享行业增长红利。而对 SOL、XRP 等资产来说,这场流程优化不是终点,而是通往万亿级传统资金池的 “入场券”——10 月的审批结果,将决定它们能否真正站上主流金融的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来源:金色财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