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 释放关键信号:DePIN 代币 "脱监管"、2Z 代币获合规通行证、加密市场迎政策分化期

阿花

一边是 SEC 为部分加密资产"松绑",明确 DePIN 代币、2Z 代币不属于监管范畴;一边是对违规主体出手,暂停相关股票交易;再加上地方立法推进、行业并购在即,近期美国加密领域的政策与市场动态交织成一幅 "冰火交织" 的图景,每一个信号都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

SEC 释放关键信号:DePIN 代币

一、监管风向标:SEC"划边界",两类资产迎来合规曙光

美国 SEC 的监管态度始终是加密市场的 "晴雨表"。近期其一系列动作释放出清晰信号:并非所有加密资产都受其管辖,合规化路径正逐渐清晰。

1. DePIN 代币 "出圈":SEC 首次明确"本质上不受管辖"

在加密行业争论已久的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代币监管问题上,SEC 终于给出了关键结论 —— 认定这类代币 "本质上" 不属于其管辖范围。这一表态被业内视作 DePIN 赛道的 "重大利好"。

DePIN 代币之所以能 "脱离"SEC 监管,核心在于其属性与传统证券存在本质区别:这类代币主要用于激励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如分布式存储、物联网设备组网),持有者获得的是网络服务使用权而非投资收益权,不符合 SEC 认定 "证券"的 "豪威测试" 核心标准。此前 SEC 在《加密资产的证券发行和注册》文件中就强调,判断代币是否为证券需聚焦"实际用途" 与 "权利属性",此次对 DePIN 代币的定性正是这一原则的落地体现。

对行业而言,这意味着 DePIN 项目无需按证券标准履行注册程序,将大幅降低合规成本,吸引更多开发者与资本入局。市场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消息传出后,多个主流 DePIN 代币价格短线上涨超 5%。

2. 2Z 代币拿证:SEC 颁发 "不采取执法行动函",合规有了 "模板"

另一个合规突破来自 DoubleZero 项目 ——SEC 正式向其颁发不采取执法行动函,明确其发行的 2Z 代币无需注册为股权证券。这封函件相当于给 2Z 代币发放了 "合规通行证",也是 SEC 对特定代币合规模式的间接认可。

从 SEC 的论证逻辑看,2Z 代币的合规性源于三点:一是无收益分配机制,持有者不享有项目盈利分红;二是治理权与经济利益脱钩,投票决策不直接关联资产增值;三是代币流通完全基于市场交易,项目方不参与定价干预。这些设计精准规避了 "证券" 属性,也为其他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合规模板。

二、监管 "重拳":SEC 出手暂停交易,警示财库类公司风险

在为合规资产 "开绿灯"的同时,SEC 对涉嫌违规的主体保持高压监管,尤其聚焦加密财库类公司的潜在风险。

近期 SEC 果断暂停了比特币、以太坊财库公司 QMMM 的股票交易,理由是 "该公司未充分披露加密资产储备真实性与估值方法"。据监管文件显示,QMMM 宣称持有价值超 2 亿美元的加密资产,但无法提供第三方托管证明,且其股票定价与加密资产价格的挂钩机制存在 "误导性披露"。

这一动作释放出明确监管信号:涉足加密资产的上市公司必须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尤其是加密资产的托管情况、估值逻辑等核心信息需清晰可查。SEC 此前在风险披露要求中就强调,加密相关企业必须如实披露 "资产真实性风险" 与 "估值不确定性风险",QMMM 的案例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强力执行。对投资者而言,这也是重要警示:选择加密相关股票时,需重点核查资产储备的透明度。

三、市场与行业动态:并购、诉讼与 "囤币" 策略的生死考验

除了监管政策,加密市场的主体行为同样看点十足,从巨头并购到诉讼进展,再到企业"囤币" 策略的争议,都在重塑行业格局。

1. 矿企巨头整合:Core Scientific 与 CoreWeave 合并 10 月 30 日投票定局

加密矿业的 "强强联合"进入倒计时 ——Core Scientific 宣布定于 10月 30 日举行股东投票,表决与 CoreWeave 的合并案。若合并通过,将诞生一家兼具算力规模与云服务能力的矿业巨头。

两家公司的互补性是此次合并的核心逻辑:Core Scientific 拥有超 15EH/s 的比特币算力,在矿业基础设施领域根基深厚;CoreWeave 则擅长将加密算力转化为 AI 云服务,已获得微软等科技巨头的订单。合并后,双方可实现 "算力挖矿 + AI 赋能" 的协同,有望破解传统矿业 "依赖币价波动" 的盈利困境。市场对此次合并普遍看好,Core Scientific 股价自消息公布以来已累计上涨 12%。

2. 诉讼转折:pump.fun 案撤销对 Jito Labs 起诉,责任边界渐清晰

备受关注的 pump.fun 诉讼案出现关键转折 —— 原告 Burwick Law 律师事务所正式要求撤销对 Jito Labs 的起诉。这一变化源于法院对 "平台责任" 的初步认定:Jito Labs 作为底层技术服务提供商,并未参与 pump.fun 的具体运营与交易撮合,不应对平台上的违规交易承担连带责任。

该案的进展为加密行业的责任划分提供了重要参考:底层技术方与前端运营平台的责任边界正逐渐明确,单纯提供技术支持的主体将减少 "被连带起诉" 的风险,这有助于缓解开发者的合规焦虑。

3. MSTR"囤币"争议升级:94% 购币资金来自股票稀释,熊市压力陡增

MicroStrategy(MSTR)的 "比特币囤币策略" 再引热议 —— 数据显示,自 8 月以来,其关联实体 Strategy 购入比特币的资金中,94% 来源于稀释 MSTR 股票。这意味着 MSTR 正通过 "卖股票买比特币" 的方式逆势增持。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一策略的风险被持续放大:近期比特币价格跌破 11 万美元关键支撑,MSTR 股价受此拖累自 4 月以来首次跌破 300 美元,几乎抹去年内涨幅。知名黄金多头 Peter Schiff 直言,这种 "以股权换加密资产" 的模式不可持续,MSTR 正进入 "残酷的熊市",若股价失守 240 美元支撑位,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市场对这一策略的分歧也日益加剧:支持者认为是"低位布局",反对者则警告其 "将股东利益置于高风险中"。

四、政策延伸:地方立法与传统金融入局,加密生态多点突破

除了联邦层面的监管动态,地方立法推进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动作,同样展现出加密生态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1. 地方立法试水:马萨诸塞州将开听证会,审议比特币储备法案

美国地方对加密资产的接纳正迈出实质性步伐 —— 马萨诸塞州宣布将举行听证会,专门审议比特币储备法案。尽管法案具体条款尚未公布,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核心内容可能包括两方面:一是规范企业持有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的披露标准,二是探索州内金融机构开展比特币托管服务的可行性。

这一举措反映出美国加密政策的 "分层推进" 特征:在联邦层面监管框架尚未完全成型时,地方正通过立法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径。若法案最终通过,马萨诸塞州可能成为美国东部 "加密友好高地"。

2. 传统金融跨界:纽交所与 SEC 会面,代币化股票成焦点

传统金融与加密领域的融合再进一步 —— 纽约证券交易所与 SEC 加密货币特别工作组举行专项会面,核心议题是 "代币化股票" 的监管与落地。代币化股票是将传统上市公司股票转化为区块链上的代币,兼具股票的价值属性与加密资产的流通便利性。

双方讨论的重点集中在三点:一是代币化股票的发行是否需遵循现有证券注册规则,二是如何防范跨市场套利与操纵风险,三是托管机构的资质认定标准。业内推测,若监管达成共识,纽交所可能成为首个推出合规代币化股票的美国主流交易所,这将为传统金融资产的区块链化开辟新路径。

总结:合规分化时代,投资者该关注什么?

当前加密市场正进入 "监管分化" 的关键阶段:SEC 的态度已从 "全面打压" 转向"分类监管",合规资产与违规主体的命运将逐渐分化。对投资者而言,有三个核心方向值得关注:

1.赛道选择看监管定性:优先布局 SEC 明确 "不受管辖"的领域(如 DePIN),这类赛道政策风险最低,且可能迎来资本红利;

2.标的筛选重合规证明:关注获得 SEC"不采取执法行动函" 或符合披露标准的项目(如 2Z 代币模式),合规性是当前市场的核心溢价因素;

3.风险规避盯主体资质:对加密财库类公司(如 QMMM)、高杠杆囤币企业(如 MSTR)保持警惕,重点核查其资产透明度与财务稳健性。

从长期看,无论是 SEC 的"分类监管"、地方的立法探索,还是传统金融的跨界尝试,都在推动加密行业从 "野蛮生长" 走向"合规发展"。这个过程虽伴随波动,但也正在孕育更健康的市场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来源:金色财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