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加密市场最火的项目无疑是Aster,为什么Aster突然火了?大家该如何看待?后续如何发掘此类投资机会?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带大家聊聊。
2025年9月,Aster 的代币上线后短时间内暴涨 400%,瞬间成为加密市场的焦点。更令市场fomo的是,推波助澜的并非别人,而是币安前CEO赵长鹏。在 Hyperliquid 成为“链上币安”、独占大部分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市场的背景下,CZ 亲自为 Aster 站台,这既是一种市场信号,也是一场产业战争的开端。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Aster的崛起不仅是一个单一项目的故事,更是 Perp DEX(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赛道爆发的缩影。
回顾过去几次加密大周期,每一次热潮背后都有一个新赛道与龙头平台:
2017年 ICO 狂潮:CEX 崛起;
2021年 DeFi 夏天:Uniswap + 稳定币/借贷协议;
2022年 NFT 高峰:OpenSea;
2023年 铭文热潮:UniSat;
2024年 Meme + Pump 平台;
2025年:RWA 与 Perp DEX 双主线
这一轮的核心亮点就是去中心化永续合约。Hyperliquid 打出了“交易量—手续费—代币回购”的闭环模式,验证了 Perp DEX 不仅能生存,还能撕开 CEX 的垄断。而 Aster 的出现,则是巨头资本与流量重新进场,意味着这条赛道进入群雄逐鹿阶段。
Hyperliquid 的爆发给了市场清晰的示范,技术层面,自研高性能 L1,订单簿+亚秒级撮合,接近中心化交易所体验;运营层面,空投 + Build Codes 分销模式,快速建立生态网络;价值飞轮,交易量增长,手续费累积,回购销毁,代币升值,再吸引流动性。
这套飞轮让 Hyperliquid 在 2025 年交易量突破万亿,牢牢占据 Perp DEX 龙头。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Aster 并非单纯复制 Hyperliquid,而是借助币安生态资源,打出几张新牌,跨链统一流动性,整合 BNB Chain、以太坊、Solana、Arbitrum 的订单簿,不再让用户自己跨链;隐藏订单机制,类似暗池,防止抢跑和清算操纵,提升机构友好度;多资产支持,不仅有加密货币,还提供美股永续,甚至支持 1000x 杠杆的“degen 模式”;CZ 的强力背书,无论是流量还是资本,这一招让 Aster 从第一天起就自带主角光环。
这意味着,Aster 并不是“小弟模仿 Hyperliquid”,而是试图直接正面对抗,成为“CEX 化的 DEX”。
投资者该如何看待?
(1)短期:Fomo 机会
像 Aster 这样的新星项目,在代币刚上线、巨头支持、市场资金充裕的背景下,往往会出现短期爆发。这类阶段,参与空投、早期挖矿或积分活动,可能是散户“低风险博高收益”的窗口。
(2)中期:关注运营飞轮是否跑通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判断一个 Perp DEX 能否持续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维持真实交易量和做市深度;代币经济是否能形成交易量、手续费、回购销毁的正循环;团队是否能快速迭代,解决性能与合规挑战。
(3)长期:找“真龙头”,不是“快抄盘”
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ICO 狂潮里幸存的是 Binance、NFT 热潮里幸存的是 OpenSea。绝大多数跟风者最终都会沉寂。Aster 如果不能跑出独立的核心优势,即便有 CZ 背书,也可能只是市场上的短暂烟火。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投资者更聪明的做法是跟踪龙头,观察模仿者,龙头项目跑通模式后,新进入者往往会给市场带来二次机;关注叙事周期:一旦“新鲜感”消退,就要警惕泡沫破裂;参与基础设施红利:钱包、聚合器、量化工具往往能搭乘整个赛道的东风。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