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ristopher Bendiksen,来源:CoinShares,编译:Shaw 金色财经
TL;DR
许多区块链正在使用永久性通货膨胀(通常称为尾部增发),试图在缺乏强大手续费市场的情况下保证矿工/验证者的收入。
问题在于,所有此类通货膨胀均以相关区块链的原生代币计价,其未来购买力无法得知,更不用说保证了。
因此,抗审查区块链中的协议安全性是市场的结果,而不是工程问题,因此没有保证的解决方案——未来对安全性的需求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而这是无法预知的。
由于无法预知未来代币的购买力,因此无论对货币政策进行多少修改都无法保证区块链的充分安全——相反,修改会削弱代币的货币属性,并有可能陷入安全性的死亡螺旋,因为代币无法竞争货币需求,而挖矿/验证奖励缺乏足够的价值来确保区块链的安全。
简而言之,尾部增发不是 、也不能成为可持续结算保障的保证。
相反,我认为不断修改协议货币政策对长期安全构成的风险比简单地让市场告诉我们它是否想要某种东西要大得多。
几周前的2025年8月12日,基于PoW算法的区块链门罗币(Monero)经历了6区块重组。此后几天,它又经历了数次9区块重组。
虽然考虑到门罗币2分钟的出块时间目标(大约相当于2个比特币区块的时间),这仅代表12到18分钟的历史记录重写,但这仍然远远超出了PoW区块链上偶尔发生的标准非恶意重组的范围。从统计学上讲,超过2分钟的自然重组极不可能发生,而且发生的概率会随着每个区块的增加而呈指数级衰减。
因此,6区块重组很可能是Qubic的故意行为——Qubic是一个奇怪的区块链,实际上充当着门罗币矿池的角色。他们也公开承认了这一点。媒体普遍将此次攻击描述为51%攻击,然而,更深入的分析并未发现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说法。
这些重组极有可能是“自私挖矿”策略的体现——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策略,由那些控制着PoW区块链中约33%算力的矿工来最大化挖矿收益。PoS区块链也容易受到此类攻击,通常情况下,即使总权益持有量较低,PoS的复杂性也使其分析起来不那么简单。
然而,这篇文章并非探讨自私挖矿,也不是探讨Qubic独特的激励机制。该机制利用代币市场(至少是暂时地)提升了门罗币矿工的盈利能力,这些矿工将算力指向Qubic,从而快速提升了算力。相反,我想讨论一个不那么显而易见,但在我看来却更为重要的教训:尾部增发并非区块链长期协议安全性的可行解决方案,我们必须抵制以长期安全的名义对比特币货币属性进行调整的冲动。
让我们首先就一些定义达成一致
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坦白说,其他大多数辩论也一样)如此乏味,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某些词语和术语的含义无法达成一致,最终只能各说各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希望在提及某些词语和术语时,能够非常清楚地表达我的意思。
协议安全性——很少有术语像这个词一样被随意地使用。它经常被简化为“攻击成本”,这是对重组成本的一种模糊且未具体说明的引用。当我们使用该术语时,我们将严格遵循Nic Carter在 2019年详细阐述的结算保障的含义。
抗审查性——区块链能够驱逐达到51%或更高算力贡献并利用其审查区块的恶意矿工的能力。
尾部增发——使用无限通胀作为区块创建的激励手段。
安全预算——我尽量避免使用这个术语,因为它在区块链协议的框架内无法进行有意义的量化。因此,它纯粹是概念性的说明,没有具体含义。
比特币的长期安全性似乎存在问题
让我试着简要总结一下这一切背后显而易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源于比特币。比特币的一个主要假设是,一旦新币供应耗尽,交易费将成为矿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技术层面上讲,情况已经如此。过去一年平均下来,如果去掉当前3.125个BTC的区块奖励,大约会剩下0.06个BTC的交易手续费用(如果以30天为平均值,这一数字还会更少)。问题显而易见:目前的交易手续费用还不到区块奖励的百分之一,这实在不算多。
事实上,如果从现在起,以比特币计价的手续费用不再提高,那么直到六次减半之后,它们才能与区块奖励的规模相匹配,也就是大约23年后。这意味着,要使挖矿奖励至少保持在当前水平,比特币购买力与当前每个区块总手续费用的乘积(比特币购买力*比特币总费用)需要在23年内增长100倍。
很多人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所以有很多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这种想法存在一个问题。
抗审查区块链中的协议安全性是市场结果而非工程问题
首先,我需要澄清一下,当我谈到抗审查区块链时,我指的是纯粹的PoW区块链。PoS区块链根据定义无法抗审查,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深入探讨过这个话题。
我之前说过,比特币的长期安全/结算保障基于一个假设,我的意思就是如此。不可能证明它长期来看“足够”。市场要么有通过交易费来提供结算保障的需求,要么没有。这几乎和未来是否会有对比特币的需求完全一样。
如果这两个问题中任何一个的答案是“否”,比特币就会失败。我也无法想象会出现对其中一个问题回答“是”,而对另一个回答“否”的情况,所以失败的条件几乎是一样的。如果人们不再需要比特币(货币)或比特币协议和网络,它就会失败。这个论点不言而喻。
这种现实情况往往让工程师们(我也是其中之一)感到不太满意。因此,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类。要么旨在改变手续费市场的供应或需求方,要么旨在将尾部增发作为区块生成的永久性奖励。
问题在于,这两种方法都无法被证明有效。无论对费用市场的供应方或需求方进行多少调整,都无法保证一定会有任何需求,更不用说“足够”的需求了,无论“足够”在这里意味着什么。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如此,仅仅因为无法“保证”或“证明”,人们仍然认为理论上存在比目前更好的设计,这就是提出这些方案的原因。这种观点本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我必须强调的是,相信这些方案会奏效,就像相信收费模式会奏效一样,也需要很大的信心。事实上,没有人知道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
尾部增发的“安全预算”永远无法证明其充分性
很多人似乎不太清楚,尾部增发与激励永久结算保障的解决方案一样,存在无法被证明的问题。尾部增发在什么水平才算“充分”?将尾部增发设定为1%,以某个任意的“安全预算”为目标,永远无法保证在任何特定水平上都能保证结算保障——这纯粹是猜测。
由于你无法预知代币未来的购买力,你始终面临着代币发行量“过低”的风险,这迫使你不得不持续调整货币政策,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这进一步削弱了代币的货币属性,并可能导致代币安全陷入死亡螺旋,因为代币价格暴跌需要更高的通胀率来为“安全预算”提供资金。
门罗币的漏洞应该对尾部增发区块链发出警告
如上所述,我想强调的重点是,尾部增发并不能保证区块链的长期安全。门罗币于2022年实施了尾部增发机制,社区原本期望它能保证区块奖励的可持续性。虽然这在技术上或许没错,但正如我们刚才所见,它在提供可行的结算保障方面毫无意义。
虽然门罗币矿工可以获得永久区块奖励,但门罗币在货币属性上无法与比特币竞争,因此没有人会用门罗币来存储价值。结果显而易见,门罗币的购买力在过去十年中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与其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比特币相比,情况更糟糕,门罗币的价值多年来一直暴跌。
换句话说,尾部增发听起来不错,但如果你的代币没有任何价值,那么无论多少尾部增发都是不够的。
这应当给那些盲目乐观的区块链通胀论者敲响警钟。至少在比特币圈内,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对法定货币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有害的。因此,我感到十分惊讶,居然还有比特币支持者认为通货膨胀对比特币无害。
任何类型货币的长期价值,其主要驱动力都来自于低频用户,他们寻求一种能够长期保值的工具。这些用户强烈倾向于他们认为具有最强货币属性的货币单位。如果你的区块链无法提供这种属性,他们可能会用它来进行高频交易,但不会用它来在经济不活跃时存储财富。这对你的代币价值来说是个坏消息。
我们必须抵制修改比特币货币属性的工程诱惑
我在前面提到过,为了在未来25年左右的时间里保持比特币目前的结算保障,它需要将交易手续费奖励的购买力提高约100倍。实际上,我认为这完全有可能。
鉴于比特币价格在过去10年里上涨了100多倍,而与此同时,手续费水平也曾多次持续高出当前BTC价格的20多倍。换句话说,未来25年,价格上涨10倍,手续费也上涨10倍,在我看来并非不可能。
也就是说,只要比特币保留其卓越的货币属性,我认为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如果我们通过改变区块大小、引入无限通胀,或者陷入以太坊那种不断无休止地修改货币政策的普遍思维模式,从而破坏了这些属性,我认为这比仅仅让市场来告诉我们长期是否对比特币有需求的风险要大得多。
事实上,比特币价格尚未达到每枚1000万美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和市场)根本无法确定对比特币未来需求充足的假设是否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并准确评估其可能性,正是市场存在的意义所在。就让市场自行发挥作用吧。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