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这件事,说到底就是决策,而我们每天都在做类似的决策:
什么时候去超市买牛奶最划算?是不是周末会有促销?
外卖平台点餐,怎么选到既便宜又好吃的商家?
这些决策,其实都在用“量化思维”。只不过,量化不是机器单打独斗,它的背后仍然有研究员在设计规则和逻辑,只是执行交给了数据和模型。
一、量化投资=用数据和逻辑做决策
先来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小明和小李都在考虑买某只股票。
小明:他平时看财经新闻,听到某个“网红专家”预测这只股票将暴涨,于是立刻买入。
小李:他用一个量化模型来分析:
模型统计了过去 10 年该股票的波动区间;
结合大盘指数、行业相关股票的走势,算出了这只股票近期的“合理价位”;
还加上风险控制规则:每次投入不超过本金的 2%,如果价格下跌 5% 就止损。
结果:
小明因为追高买在了短期顶点,亏了不少。
小李虽然也不可能每次都赢,但靠着规则,他在低位逐步建仓,并且在价格触及模型的“目标区间”时卖出,整体获得了正收益。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量化投资并不是预测未来,而是用数据和规则来提高长期胜率、减少情绪干扰。
它像是一个“概率游戏”:不保证每次都对,但通过大样本和纪律执行,最终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二、量化投资的3个关键词:数据、模型、程序化交易
要理解量化投资,我们只需要记住3个关键词:
数据
数据是量化投资的“燃料”。
比如,如果你想预测某只股票的涨跌,你可能会用到以下数据:
过去几年的股价和交易量。
公司的盈利情况,比如收入、成本、利润。
行业新闻,甚至全球经济数据,比如原油价格、汇率波动。
这些数据就像超市里的商品信息,量化投资者会用它们找到“隐藏的机会”。
2. 模型
模型是量化投资的“引擎”。
有了数据,就要用数学模型去分析,比如:
哪些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
哪些股票的价格容易回到平均水平?
模型的作用就像导航系统,告诉你什么时候“买入”或“卖出”,让决策更有概率优势。
3. 程序化交易
程序化交易是量化投资的“司机”。
想象你设计了一个策略,比如“当价格低于某个点时买入”。程序化交易会按照这个规则,自动帮你完成所有操作,避免因为情绪而错过机会。
量化投资并不是稳赚不赔,它也可能因为数据失真、模型失效、极端行情而遇到风险。但整体上,它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地管理资产。
当然,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自己做量化难度很高:需要庞大的数据、昂贵的算力和专业的团队。这就是 Select 存在的意义 —— 我们聚合顶尖量化策略、提供银行级托管和全透明披露,让全球投资者也能享受专业的量化资产管理。关注我们,带你轻松参与量化策略,获取收益。
关于Select:
Select是一站式量化基金聚合投资平台,通过聚合顶尖量化策略、提供银行级资金托管与全透明数据披露,致力于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安全、高效、专业的量化资管服务。
官网:https://www.selectverse.io/home
M站:https://m.selectverse.io/#/register
Twitter: https://x.com/SelectEN01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