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南京 ——在江苏移动数字空间 M-Space,名为“中网充·青能权益徽章(元启版)”的数字资产项目正式上线发行。这一由南京金维鸟智能系统旗下“中网充”品牌打造的尝试,开创了国内首个基于充电桩运营数据的现实世界资产(RWA)数字化项目——1000 份数字资产限量发行,单价 99 元,开售仅 8 分钟即售罄。
这一尝试被视为新能源产业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的全新探索,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资产插上了“数字翅膀”。
什么是 RWA?为何此次的RWA项目值得关注?
RWA,即 现实世界资产上链(Real World Assets),指的是将地产、能源、金融票据、艺术品等现实中的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确权、拆分和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像代币一样实现透明化、可交易化和可流通化。与 DeFi、NFT 等加密资产热点相比,RWA 更贴近实体经济。
中网充此次发行的充电桩RWA项目,是国内首个基于充电桩运营数据构建的现实资产数字化项目。
用户购买即可获得99元充电金;免费获取价值980元的年度数据服务,实时查看多城市充电桩运营状态;附加充电保险等生态服务。企业还承诺每年提取营收的3%用于持续权益投放,形成“持有即增值”的良性机制。
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
数据资产先行:中网充的充电桩运营数据已于2025年4月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成为可订阅、可流通的数据产品,为RWA提供了可信的数据基础。
双平台发行:一级发行平台为江苏移动,二级市场交易由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支持,确保合规性与流动性。
个人投资者可参与:区别于此前多为私募或机构参与的RWA项目,此次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降低了参与门槛,扩大了RWA的受众基础。
这不仅为中小新能源运营商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普通投资者打开了参与绿色资产收益分配的大门。
RWA在国内的发展:从“试水”到“多点开花”
国内RWA的发展路径,呈现出“政策引导+技术驱动+产业需求”三位一体的特征。自2024年起,多个具有标志性的RWA项目陆续落地:
1. 朗新集团:首单新能源RWA,打通跨境融资通道
2024年8月,朗新集团联合蚂蚁数科在香港完成国内首单基于充电桩实体资产的RWA项目,融资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将新电途平台运营的9000余台充电桩作为锚定资产,通过蚂蚁链技术实现收益权的数字化与流通。
朗新集团副总裁王卫红表示,RWA不仅帮助企业盘活了存量资产,还为中小充电桩运营商提供了“投建管运”一体化的新路径。
2. 协鑫能科:首单光伏RWA,绿色资产“上链”融资
2024年12月,协鑫能科与蚂蚁数科合作完成国内首单光伏绿色资产RWA,融资金额超2亿元。该项目锚定湖北、湖南两省的82MW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将发电量、收益等数据上链,形成可信的数字通证。
协鑫能科表示,RWA为光伏资产提供了新的流动性解决方案,也为其ESG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技术支撑。
3. 巡鹰集团:首单换电柜RWA,拓展绿色出行场景
2025年3月,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联合蚂蚁数科、Conflux Network等机构,完成数千万港元规模的换电柜RWA项目。该项目将全国20多个城市的4000余个电瓶车换电柜作为底层资产,通过区块链记录运营数据,面向私募市场发行。
RWA的“中国路径”:政策、市场与技术共振
与欧美市场不同,中国RWA的发展更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与“绿色金融”的结合。香港金管局推出的“Ensemble项目沙盒”为RWA提供了合规试验场,内地则通过数据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平台探索资产数字化路径。
目前,RWA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资产类型多元化:从充电桩、光伏、换电柜到农业、环保、算力租赁,RWA正逐步覆盖更多实体资产。
参与主体多样化:从早期的蚂蚁数科、朗新集团,到协鑫能科、巡鹰集团、中网充,越来越多的产业方与科技公司加入。
投资人群体扩大化:从机构私募到个人投资者,RWA正逐步走向大众。
此外,中国也在加快制定RWA相关技术标准。2025年,国内首部《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正式立项,标志着RWA标准化建设迈入新阶段。
展望未来:RWA将成为中国数字金融的新基建
总体而言,国内首单充电桩 RWA 数字资产项目的成功发售,以及众多国内知名公司在 RWA 领域的积极布局与合作,展示了 RWA 在国内的巨大发展潜力。
RWA的价值不在于制造新的金融泡沫,而在于打通实体经济与数字资本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它让绿色能源、农业、文旅、保障房等“沉默资产”焕发新生,让中小运营商、农户、文创从业者也能享受金融红利,让普通投资者以更低门槛参与国家转型与产业升级。
尽管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监管的逐步完善以及市场参与者的持续探索,RWA 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各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创新机遇。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