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风暴:巨头角逐、政策护航、RWA 重塑万亿美元新格局

阿花

今年 8 月 1 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金融领域激起千层浪。短短一个月间,蚂蚁、京东、圆币科技等行业巨头纷纷投身合规尽调,香港立法会推出全球首个 RWA 税收协定草案,就连中石油这样的能源界巨擘也宣布入局。现实世界资产(RWA)与稳定币深度融合的浪潮,正汹涌而来,重塑万亿美元级别的金融新基建。

香港金融风暴:巨头角逐、政策护航、RWA 重塑万亿美元新格局

一、巨头竞速,稳定币牌照争夺白热化

1.沙盒突围:从技术验证迈向合规冲刺

自 2024 年起,首批 12 家机构踏入香港金管局的沙盒测试。京东币链、圆币科技以及渣打合资公司,已成功完成跨境支付、RWA 结算等核心场景的全链路测试。京东的稳定币表现尤为亮眼,在沙盒环境中,跨境回款周期大幅缩短 70%,成本降低 90%,直接对传统银行电汇效率形成降维打击。蚂蚁集团凭借蚂蚁链的深厚技术积累,以及 AlipayHK 在香港高达 80% 的市场覆盖率,正将数字人民币 - 港元稳定币 - 东盟货币的闭环结算系统推向规模化应用。

2.尽调新规:8000 港元引发的合规变革

《稳定币条例》明确规定,持牌机构需对单笔 8000 港元以上的交易启动 KYC/AML 尽调。这一规定,如同在金融行业中抛下一颗重磅炸弹,迫使蚂蚁、京东等企业对风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重构传统支付逻辑。渣打银行的港元稳定币试点,已在大湾区供应链中成功覆盖电子产品、农产品等多个品类,预计 2025 年交易量将突破 500 亿港元。圆币科技开发的 “元宇宙支付协议” 更是势头强劲,日交易笔数轻松超过 10 万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Web3.0 的经济生态。

3.牌照争夺战:50 家机构混战,谁能拔得头筹?

目前,已有超过 50 家来自银行、科技、支付等不同领域的机构递交牌照申请,竞争态势空前激烈。京东币链被业内视作 “黑马”,其与越南支付机构合作推出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已为 200 万中小商户提供服务。汇丰银行则率先突出重围,推出全球首个获香港证监会认可的黄金稳定币,该稳定币锚定实物黄金,支持链上交易,彻底打破了 USDT、USDC 长期以来的法币锚定垄断格局。

二、政策核弹,香港抛出全球首个 RWA 税收协定

1.LEAP 战略诱惑:印花税与利得税双豁免

香港在《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中明确提出,对代币化 ETF 和数字资产基金,实施与传统金融产品相同的印花税豁免和利得税豁免政策。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通过 RWA 基金配置绿色债券、碳信用等资产时,税负将大幅降低。更为重磅的是,香港拟推出的全球首个 RWA 税收协定草案显示,资本利得税有望从 16.5% 减免至 8%,直接对标新加坡,在金融税制优势上展开正面较量。

2.产业白皮书泼冷水:并非所有资产都适合上链

在市场一片狂欢之时,香港发布的《RWA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却冷静指出,并非所有资产都适合代币化。只有价值稳定、法律确权清晰、数据可验证的资产,才具备上链资格。比如,新能源资产(充电桩、光伏等)凭借稳定的现金流,成为 “中国特色” 的 RWA 标杆,而不动产 RWA 由于产权登记存在差异,仍面临估值难题。这一理性框架,为投资者清晰地划出了赛道边界。

3.稳定币进化:从美元锚定到 RWA 多元支撑

香港金管局推行的 “多币种锚定” 策略,正在改写稳定币的游戏规则。除了港元、美元稳定币,绿色债券、电力收益权等 RWA 资产正逐渐成为新的锚点。在京东链科技与渣打银行合作的试点中,100% 储备的绿色债券稳定币,已实现跨境贸易融资效率提升 40%。蚂蚁数科的 Jovay 区块链平台,更是将机构级 RWA 交易的吞吐量提升至每秒万笔级别。

香港金融风暴:巨头角逐、政策护航、RWA 重塑万亿美元新格局

三、能源巨头入场,中石油搅动稳定币结算市场

1.跨境支付破冰:从试点走向全场景覆盖

中石油在半年报中透露,正联合香港子公司探索以稳定币进行原油进口结算、海外工程付款等场景的可行性。这并非个例,渣打银行的港元稳定币已在大湾区供应链的电子产品、农产品交易中实现实时结算。京东稳定币与 Stripe 合作的 B2B 支付系统,月度交易量从 2023 年的不足 1 亿美元,激增至 2025 年的 30 亿美元。

2.稳定币升级:从支付工具到战略资产

当汇丰的黄金稳定币为链上交易注入避险属性,当圆币科技的元宇宙支付协议接入 30 余家 Web3 应用,稳定币已不再仅仅是 “法币替代品”。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稳定币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跨境支付速度慢、成本高的痛点,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稳定币年交易额突破 35 万亿美元,首次超越 Visa 与万事达卡交易总和。

3.监管艺术:安全与创新的平衡

香港的监管智慧体现在 “穿透式监管 + 沙盒机制” 的组合拳上。《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人持有 100% 高流动性资产储备,并每日进行审计。同时,设立沙盒机制,允许机构在可控环境中测试创新。这种 “严进宽出” 的策略,既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又为中石油等传统企业提供了试水的机会。HashKey Group 董事长肖风认为,稳定币作为 RWA 的基石,正在推动金融从 “加密投机” 向 “价值互联网” 转变。

四、未来已来,RWA 如何重构全球金融地图?

1.技术革命:双链协同与预言机破局

蚂蚁链的 “双链架构”(公链发行 + 联盟链确权),已在光伏资产代币化中实现链上数据与物联网直采数据的实时校验。Chainlink 为美国商务部提供的链上数据服务,正推动智能合约在国际贸易中的规模化应用。这些技术突破,正在破解 RWA 领域最大的 “信任难题”。

2.地缘博弈: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支点

香港的 “双锚战略”(人民币 + RWA),为离岸人民币开辟了新通道。京东在越南试点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已成为当地中小商户跨境结算的首选工具。香港与上海签署的《金融协同发展方案》,更将探索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的跨境监管衔接。波士顿咨询预测,到 2030 年,RWA 市场规模将达 16 万亿美元,其中人民币计价资产占比有望突破 20%。

3.风险警示:繁荣背后的挑战

尽管 RWA 前景诱人,但仍面临监管差异、数据透明度、资产流动性三大挑战。2025 年 7 月,某算法稳定币因储备不足引发挤兑事件,再次为行业敲响警钟。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强调,稳定币绝非投资工具,合规与安全永远是首要原则。

香港金融风暴:巨头角逐、政策护航、RWA 重塑万亿美元新格局

结语:这场没有中场休息的马拉松,我们正在见证金融文明从 “原子时代” 向 “比特时代” 的历史性跨越。这不是泡沫,而是价值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革命。在这场万亿级别的竞赛中,谁能率先在合规、技术、场景上建立起坚固的护城河,谁就能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来源:金色财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