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whales Research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资本效率缺口
在 Hyperliquid 生态系统中,存在巨大的资本效率缺口。问题在于:必须在分散的协议层之间手动调度资金。
交易者陷入了一种“工作流悖论”:他们虽然拥有大量资本,但却不得不手动处理跨链资金流动、抵押品存入、借贷操作和资产转移,只是为了实现最基本的投资组合保证金功能。随着每一次市场机会都需要重新计算跨多个协议的仓位规模,这种操作性负担的扩展性极差。
当基础设施跟不上野心
数据揭示了这一基础设施缺口的严重性。Hyperliquid 生态系统中有超过 6 亿美元处于闲置状态,仅 Unit 就持有 5.31 亿美元,这些资金理论上可以支持杠杆交易。
这并不仅仅是个体层面的低效,而是系统性的资本未充分利用。当高级参与者无法高效调动资本时,不仅限制了生态系统的市场深度,也为通过 builder codes 构建或推出 HIP-3 市场的新协议带来了同样的根本性挑战:如何获取那些存在却被锁在孤岛中的流动性。
通过统一交易账户(UTA)重新定义投资组合保证金
统一交易账户(UTA)将 HyperLend 的借贷基础设施与 Hyperliquid 的交易引擎整合为一个统一系统。UTA 将资本调度抽象为单一接口,自动通过 HyperLend 的后台完成借贷和仓位管理,并在 Hyperliquid 上执行交易。
从分散流动性到统一资本调度
核心创新在于 HyperLend 的统一保证金计算,可同时跨多资产、多协议进行。交易者无需再管理孤立仓位,而是通过 HyperLend 的基础设施实现交叉抵押,最大化资本效率。未使用的抵押品可以为其他市场的仓位提供杠杆,从而实现投资组合层面的优化,而不是局限于单笔交易的约束。HyperLend 由传统的借贷协议,转变为动态的资本分配引擎,让闲置资产自动流向生态系统中价值最高的用途。
为何意义超越个体交易
UTA 使 HyperLend 成为 Hyperliquid 扩张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通过 builder codes 启动的新协议无需从零启动流动性,而是可立即接入 HyperLend 的统一资本池。这样的架构整合,让 HyperLend 成为生态内每一个协议的投资组合保证金引擎,协议一旦与 HyperLend 的基础设施整合,即可访问全部可用资本,而不是从零开始。
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布局
HyperLend 的基础设施模型为 Hyperliquid 上的新协议消除了冷启动问题。它们无需自建孤立的流动性池,而是通过 builder codes 或 HIP-3 市场直接继承 HyperLend 已有的 6.3 亿美元资本池和成熟的借贷基础设施。
这一共享金融层带来网络效应:每一个协议的整合不仅增强了所有参与者的资本可用性,也让开发者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而无需重复构建借贷、风险管理、保证金等系统。
为何模块化能取胜
其经济逻辑很简单:要建立具备竞争力的保证金交易功能,必须拥有深厚的资本池和复杂的风险管理系统。若协议独立尝试构建这些能力,将面临更高的开发成本和更长的上市周期,严重削弱竞争力。
通过整合 HyperLend,协议能够立即获得成熟的基础设施和共享资本池,而不必耗时数月、耗资数百万独立开发,从而消除了开发负担和管理孤立借贷系统的复杂性。
真实使用的激励设计
多数协议在代币激励设计上都面临问题:吸引到的往往是追逐高收益的“农民”,而不是实际需要产品的用户。
HyperLend 通过“三重激励机制”改变了这一点。HyperLend、Hyperliquid 以及集成伙伴协议提供的奖励,刻意瞄准那些需要保证金功能来执行真实交易策略的高级交易者和协议开发者。这样筛选出的参与者能带来真实的交易量与资本效率,而不是单纯的被动收益提取,从而建立起随实际使用规模化的可持续需求,而非依赖投机性奖励。
复利式网络效应
这种共生式增长模式在整个生态内创造了利益一致性:Hyperliquid 的交易量与用户增长会带动 HyperLend 借贷需求上升;新的 HIP-3 市场推出时,必然依赖 HyperLend 的资本基础设施;builder codes 的扩展也会扩大 HyperLend 的潜在市场。
这种结构意味着 HyperLend 的增长与生态扩张直接挂钩,而非争夺有限的流动性。与合作协议的收益分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一致性:成功的整合带来可持续收入,用于支持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依赖代币排放或投机资本流入。
竞争格局
理论上,任何借贷协议或投资组合保证金系统都可能与 HyperLend 竞争,但主要战场在于 Hyperliquid 生态内的统一资本基础设施。几个值得注意的玩家代表了不同的路径:
Morpho:作为跨链的借贷优化层,通过金库策略和利率优化提升资本效率。但它更像是 Aave 等协议之上的元层,而非为特定生态构建原生的投资组合保证金基础设施。
HypurrFi:运行在 Hyperliquid 内,定位为收益优化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策略和“挖矿”机会。虽然服务于同一生态,但其重点在于收益生成,而不是为协议提供保证金交易的基础金融架构。
相比之下,HyperLend 是唯一直接解决 Hyperliquid 投资组合保证金基础设施问题的玩家,打造了一层“一键签名”的银行层,支撑统一资本调度。这一整合角色使 HyperLend 成为 builder codes 与 HIP-3 市场的默认保证金引擎,解决了整个生态的资本效率需求,而竞争者们侧重的收益或利率优化无法触及这一点。
结论
HyperLend 仅用四个月,就在 HyperEVM 上实现了 8.1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成为最大货币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引力场”,让其自然成为新协议的默认金融基础设施。
共享流动性的网络效应意味着:协议一旦整合 HyperLend,即可立刻获得远超自身能力的深度资本市场,同时反哺集体资金池,惠及所有参与者。随着新整合不断发生,HyperLend 与其他解决方案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让理性的协议开发者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统一投资组合保证金的先发优势,奠定了 HyperLend 作为 Hyperliquid 上资本效率事实标准的地位。理论上,竞争者也能建立类似的基础设施,但他们将不得不面对资金深度冷启动和复杂风控体系的难题,而 HyperLend 已经在规模上证明了自己。
最终的可扩展终点,是与 Hyperliquid 的原生整合。那时,HyperLend 将不再是一个外部协议,而是作为默认银行层直接嵌入 Hyperliquid 的核心架构。这样一来,哪怕是最小的跨协议摩擦也会被消除,资本效率随着每一个新市场、用户与协议的加入而自动扩展,实现无缝增长。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