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y,金色财经
近期,以太坊上演了一场史上罕见的解质押潮,超过90万枚以太坊排队进入退出队列,等待解锁,解锁等待最长达到了16天。而以太坊的价格也在冲击了4789美金的高点后,连日下跌近一周,最低跌至4000美金出头。
是排队解锁的以太坊太多了造成了市场的担忧,从而引发了以太坊的下跌吗?为何会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急于出走?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
90万枚ETH排队解质押的连锁反应
要理解这次解质押潮,首先需要理解以太坊的POS机制。自以太坊转“POS”机制以来,验证者可以通过质押至少32枚以太坊参与网络出块和交易验证,作为回报,质押者能够获得大约 2%–4% 的年化收益。
与传统金融市场不同,以太坊的质押机制并非随时可进可出。为维持网络稳定,以太坊协议设置了退出限制:在同一时间内,每个epoch(大约 6.4 分钟)只允许有限数量的验证者退出。这一机制确保了不会因为短时间内的大规模赎回而导致网络安全性骤降。但也意味着,当退出需求集中爆发时,就会出现如今这样长达十余天的“排队现象”。
而这次解锁潮最直接的导火索,其实源于去中心化金融借贷协议,尤其是Aave平台上 ETH 借贷利率的异常飙升。
Galaxy Research的文章指出,7月14日开始,Aave协议上的ETH借贷利率开始周期性飙升。虽然借贷利率通常在2%到3%之间,但在7月16日、18日和21日,利率飙升至18%。
此次波动是由Aave平台上ETH供应量的急剧减少引起的,而这起事件的起因是一个关联到HTX交易所的钱包从平台上大量提现。自6月18日起,该钱包已提取超过16.7万个ETH。ETH存款量的突然减少给在Aave平台上运行ETH循环策略的用户带来了压力,也导致了部分赎回请求的激增。
在Aave的算法利率模型下,当借款需求远超其可供借贷的供应量时,利率就会自动飙升。
这种剧烈的利率变化,直接摧毁了许多投资者广泛使用的“ETH循环杠杆”策略。当借贷成本(18%)远超以太坊质押收益率(约 2.9%)时,该策略不再是利润放大器,而是变成了亏损机器。面对急剧上升的资金成本,大量采用此类策略的交易员和机构被迫进行“去杠杆化”,唯一的选择就是解锁质押的 ETH,以偿还高息贷款。这种被迫且大规模的平仓行为,构成了本次退出队列的主体。
解质押≠抛售,这不是危机而是以太坊成熟的标志
不过确实有大户是在获利了结。在此之前,ETH 价格经历了强劲上涨,一度快要创下新高,许多早期质押者锁定的资产获得了巨额收益。在价格高点附近选择退出,将质押的 ETH 解锁并在二级市场出售,是锁定利润、实现投资回报的经典操作。因此,退出队列中相当一部分 ETH 来自于这些长期投资者。
杠杆策略的集中平仓在市场上引发了连锁反应,为第三股力量——套利者创造了进场机会。
当大量用户急于出售流动性质押代币(如Lido的stETH)以偿还贷款时,其价格与标的资产 ETH 之间出现了短暂的“脱钩”,这为嗅觉敏锐的套利者提供了机会。他们以折扣价买入大量流动性质押代币,然后通过官方渠道以 1:1 的比例将这些代币赎回为 ETH,从而获得无风险利润。这种套利行为无疑进一步增加了退出队列的长度和规模。
但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当前以太坊价格因潜在的抛售压力而有所下跌,但这轮解锁潮并非危机信号。恰恰相反,这恰恰证明了以太坊 PoS 机制和生态系统的强大韧性。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基于明确的经济信号,而非恐慌情绪。以太坊的退出机制按照设计平稳运行,有序地处理了前所未有的请求量。
这也就说明,这不是一场危机,反而是以太坊作为一个去中心化金融经济体走向成熟的有力证明。Galaxy Research的文章也指出,尽管有大规模的提款,但新的质押需求依然强劲,几乎抵消了提款的影响。这表明市场对以太坊的长期前景依然充满信心。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