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vid Hoffman 来源:Bankless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本周,我与 Merit Systems 创始人录制了一期极具价值的播客。结束后我确信,x402 或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x402 是人工智能与加密货币的交汇点,二者在此结合并创造实际价值。通过 x402,智能代理可作为互联网 “一等公民” 完成交易,同时为开发者带来新机遇,他们能开发产品与服务,满足智能代理的资源购买需求。
x402 发展简史
20 世纪 90 年代初,互联网先驱们在定义网络架构时,预留了 HTTP 402 状态码(意为 “需要付款”),旨在为未来 “服务器按请求收费” 的模式铺路。
当时的问题在于,在线支付体系尚未出现。
信用卡与银行转账并非适配该模式的工具 —— 手续费过高,且涉及的信息过于敏感 —— 因此 402 状态码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商业模式默认走向广告与订阅制,而非按请求收费。
但到了 2025 年,稳定币、即时交易终局性、无退款机制、亚秒级区块确认时间等技术已成熟。这些特性与 x402 模式完美契合,让互联网原生商业成为现实。
普及 x402 有益于互联网发展
长期以来,互联网因缺乏原生商业体系而受限,人们不得不将传统银行业务强行融入互联网这一高度对抗性的环境中。你这辈子在各类网站上输入过多少次信用卡号?用过多少次 Plaid、PayPal 这类工具登录?又在这类场景下重置过多少次密码?
正因如此,小额支付体系的缺失留下了市场空白,而广告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 由此催生了 “广告 - 工业 - 监控” 复合体。
当然,广告并非全是弊端 —— 我其实觉得 Instagram 的广告还挺有意思。但我们应当为这种主导模式感到惋惜,原因在于:对于开发者提供的 “获取资源需 0.001 至 1 美元微交易” 场景,由于摩擦成本过高,有一整个商业领域无法在互联网上落地。
此外,x402 加密交易彻底将 “身份” 概念从互联网商业中剥离。以往在网上付款时,你和商家都需要向第三方提供身份信息。由于传统在线银行业务并非互联网原生模式,KYC规则与互联网便紧密绑定在一起。
何为 “资源”?
资源”是互联网作为原生系统所缺失的关键要素。API 额度就是一种能体现其潜力的资源:企业用户注册SaaS后,可能每月支付 1000 美元,获得一定额度的 API 资源使用权限,类似模式十分常见。
这种经济模型是这类企业得以运转的基础,但换一种思路:若在 Base 链上,按单次调用 5 美分(以 USDC 结算)的价格为 API 调用定价,岂不是更合理?
在 x402 体系中,资源是某个 URL 按请求出售的价值单位 —— 你付款后获得的内容(或完成的操作)均属此类,具体包括:
数据 / 结果:一条 JSON 数据、一段价格行情、一篇新闻稿、一个抓取页面、一条 SQL 查询结果、一份天气快照。
计算 / 推理:一次大语言模型(LLM)生成、一次图像生成、一次语音转文字、一次风险评分、一个嵌入向量。
附加效应 / 操作:“发布这条推文”“完善这条潜在客户记录”“下单”“启动虚拟机并运行 10 分钟”。
权限 / 优先级:“插队”“优先处理邮件”“预约 15 分钟时段”“解锁本次 API 调用的高速通道”。
流程 / 现实场景:多步骤组合操作,例如 “生成图案→排版→结算→打印并寄送 T 恤”。
“资源” 的定义特意保持宽泛 —— 可以是任何事物。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能转化为可调用的 x402 资源,无论是人类还是机器人,都可对其进行调用。
机器人优于人类
x402 当然会有面向人类的应用场景 —— 例如 “支付 20 美元预约我的日程”“发送一封邮件并设为我的优先处理项”。
但真正的魔力在于:互联网上所有 x402 资源,都能自动对 “接收人类指令的智能代理” 开放。更重要的是,智能代理可自由组合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类资源。
这是一套终极的 “金融乐高” 体系。我们首次能在互联网中构建原生资源,且这些资源可自由组合;与此同时,大语言模型已具备推理能力,能判断需要调用哪些资源、如何组合资源。
x402 的潜力之大,甚至难以用语言完全描述。
来源:金色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