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rathik Desai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过去一年,中心化交易所(CEX)与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均经历了颇具看点的演进。在过去 12 至 18 个月里,加密领域从业者见证了市场动能与流动性的转移 —— 从依赖信任与合规的中心化交易所,逐步转向为用户提供透明性、可组合性与自我托管功能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尽管各类头条与报告宣称中心化交易 “强势回归”,但深入分析数据后会发现,实际情况远比表面呈现的更为复杂。
本文将通过量化分析,探讨 CEX 与 DEX 的数据,理解现阶段现货与衍生品流动性的变化。
CEX 与 DEX 的战争
将时间线拉至 2025 年,这一年似乎是中心化交易所在经历近两年信任下滑与流动性萎缩后,迎来复苏的一年。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中心化交易所的月交易量均值远超 1.5 万亿美元;然而自 2022 年 6 月起,直至 2023 年 11 月,其月交易量仅一次突破万亿美元关口。
过去两年,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显著回升。得益于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推动与宏观环境利好,其交易量创下历史新高 —— 截至 2024 年 12 月,月交易量已攀升至 2.94 万亿美元。
2024 年第四季度是关键转折点:中心化交易所现货交易量从 10 月的 1.14 万亿美元飙升至 12 月的 2.94 万亿美元,该季度月均交易量超过 2.25 万亿美元。
此次交易量增长,恰逢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连任后市场风险偏好上升,以及支持加密货币的监管讨论推进。

2025 年第一季度,这一增长势头得以维持,月均交易量接近 1.8 万亿美元;随后在第二季度回落约 30%,至 1.3 万亿美元。不过到了 2025 年第三季度,交易量重拾失地,月均交易量再次超过 1.8 万亿美元。
就在中心化交易所强势复苏的同时,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表现同样活跃 —— 事实上,其增长速度已超过中心化交易所。
2024 年 1 月,去中心化交易所现货交易量约为 1330 亿美元;仅 18 个多月后,这一数字便增长至原来的 4 倍,突破 5400 亿美元。
2025 年第一季度,去中心化交易所月均交易量为 3950 亿美元,第二季度降至 3320 亿美元;而到了第三季度,月均交易量大幅增长 50%,达到 4800 亿美元。2025 年 10 月,尽管距月末还有 4 天,交易量已突破 5400 亿美元。
今年以来,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已占加密市场现货总交易量的近 20%,较 2024 年的 10% 出头显著提升。尽管中心化交易所凭借法币出入金通道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对于追求速度、可组合性、匿名性与自我托管的用户而言,去中心化交易所已成为默认选择。

Uniswap V4、Hyperliquid L1、Raydium 等协议通过优化用户体验(UX)、降低 Gas 费、收窄点差,缩小了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交易生态之间的体验差距。
衍生品推动的爆发
若要问去中心化交易所活跃度提升的最关键驱动力,答案无疑是永续合约。2024 年全年,链上永续合约仍属小众产品,月交易量仅数百亿美元,且主要集中在 dYdX、GMX 以及少数基于 Arbitrum 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然而到 2025 年底,这些平台的规模已开始比肩整个去中心化交易所现货市场。

2024 年 1 月,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的月交易量为 1270 亿美元;截至 2024 年 12 月,这一数字几乎增至原来的 3 倍,达到 3450 亿美元。2025 年,这一领域的增长节奏进一步加快:第一季度月均交易量为 3320 亿美元,到第三季度已翻倍至 6880 亿美元。仅 2025 年 10 月,交易量便突破 1.13 万亿美元 —— 这是链上衍生品首次实现单月交易量破万亿,规模是同期去中心化交易所现货市场的两倍多。
这些数据不仅表明有更多交易者进入链上交易领域,单个交易者的交易活跃度也在提升。如今,提供永续合约的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已能复刻中心化交易所的多项功能,如独立保证金、深度订单簿、跨链抵押品等;此外,它们还具备中心化交易所无法实现的高可组合性。这些优势足以留住众多高价值交易者。
这一趋势从衍生品交易的 “去中心化交易所与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占比” 稳步上升中可见一斑。
2024 年,去中心化永续合约的交易量占全球期货总交易量的比例不足 5%;到 2025 年中期,这一比例翻倍至 10%;2025 年 10 月,该比例进一步升至 14.3%,创下链上衍生品相对中心化交易所的历史最高占比。

尽管与币安的规模相比,这一数字仍显渺小,但它清晰揭示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今年以来,中心化交易所衍生品交易量基本维持在区间波动,而去中心化永续合约自 2023 年中期起,每个季度都实现了增长。
交易量仅能反映部分情况,未平仓合约(OI)则能提供更细致的洞察。2024 年 1 月 1 日,链上交易所的未平仓合约仅占全球衍生品未平仓合约总量的 1.5%;到 2024 年 12 月 31 日,这一比例翻倍至 3.7%;2025 年 6 月 30 日进一步升至 5.9%;2025 年 9 月 30 日,该比例达到 9.8%——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超过 6.5 倍。

综合这些变化来看,尽管中心化交易所仍是流动性枢纽,但去中心化交易所正迅速成为新的风险交易中心。如今交易者选择交易平台时,不仅会考虑信任因素,平台的附加功能也成为关键考量。
去中心化交易所在现货、衍生品与永续合约领域的全面增长表明,它们具备中心化交易所无法复刻的独特优势 —— 至少目前而言是如此。从绝对数量上看,链上交易者可能仍占少数,但他们的交易意图与对功能的需求,已向加密交易所开发者传递了明确信号:在开发过程中应优先关注哪些方向。
来源:金色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