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DeFi:代币、流动池与金库的演进之路

阿花

作者:Andrew Hong 来源:cryptodatabytes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如今,许多人包括贝莱德 CEO Larry Fink 和罗宾汉 CEO Vlad Tenev都认为万物皆可代币化。尽管这种说法看似夸张,容易被忽视,但其背后的逻辑在于:链上资产能提供远高于链下的流通性、流动性和回报率。

但如果不真正理解加密货币的底层逻辑(而非仅停留在代币表面),你可能会觉得,新一轮应用热潮只是由同质化稳定币和不明来源的收益驱动。即便区块链技术上所有信息都透明可查,也很难看清背后的底层模式与策略;你还可能误以为,激进的代币激励仍在推动行业增长。但事实上,2020-2023 年那种单纯依赖挖矿套利和资金轮动的时代,已基本落幕。

去中心化金融(DeFi)在每一轮加密周期中都在不断演进,每一次都将传统金融与经济学数百年的经验,浓缩到链上协议中 —— 这些协议比链下对应产品更高效、无需信任且无需许可。最初是将资产打包成代币,随后是将代币整合为资金池以支持借贷与交易,如今则是通过金库类协议,将资金池与组合管理、复杂结构化产品结合。

收益来源的利差逻辑概念上很简单:你可将多个代币存入资金池和金库,通过叠加获取收益,任何用户使用这些代币进行金融交易时,你都能赚取手续费:

jN9p0LXhxCN9wVzVu7il4IoUMjELT0njzSChngG6.png

这类利差在传统金融中其实早已存在,但仅对大型中介机构(银行、基金)开放,普通用户在大通银行账户中只能拿到微不足道的 1 美分收益。而在加密领域,这些收益会直接归用户 / 流动性提供者所有。

过去五年,DeFi 的机遇与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 —— 接下来,我将为你逐一拆解核心逻辑。若想在 DeFi 领域立足,你必须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及其关联:

  • 代币:市值数十亿美元的代币飞轮如何构建

  • 资金池:代币如何接入交易 / 借贷市场,提升资金效率

  • 金库:如何跨资金池管理流动性,实现更安全的高收益

本文将聚焦这些概念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与为什么),而非代码层面的技术细节(怎么做)。上述三者均通过智能合约运行,多组智能合约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一个协议。

理解代币飞轮

代币本质是遵循特定标准(ERC20、ERC721、ERC1155)的智能合约。对于稳定币和目标成为蓝筹代币的资产而言,有两个核心目标:

  1. 可持续管理某类资产的发行与赎回,为代币赋予价值

  2. 在代币包装层之上构建流动性循环,提升代币收益与生态影响力

任何能实现这两个目标的代币,最终都会形成强大的增长飞轮:

3zMVWN2rOGUlIYyUsj2oWuPDnKPRwx46LiSZ4pMs.png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飞轮并非指通过中心化交易所上市、数字资产财库等方式将市值炒至 10 亿美元,而是指代币在 DeFi 生态中的实际应用规模达到这一水平。

由于代币需在众多不断变化的协议间流转,多数人会将代币视为单一资产,仅关注表层交易讨论 —— 这种理解方式存在偏差。

我们先从代币的发行与赎回管理说起。有实际抵押品支撑的代币,通常会通过代码模块,将铸造和销毁功能委托给另一个合约或白名单地址。

以下是稳定币的主要类别(含发行方 / 部署时间):

1.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

  • 代表:USDC(Circle,2018 年)、USDT(Tether,2017 年)、PyUSD(PayPal,2023 年)

  • 特点:1:1 锚定法币赎回,链下持有短期国债(T-bills)及其他高流动性优质资产作为抵押。多数采用链下赎回机制,但也有部分支持链上赎回(如 Bold、Liquity)。如今,任何人都可通过整合工具推出同类稳定币 —— 例如,通过 Bridge(被 Stripe 收购)进行链下发行 / 储备管理,通过 m0 进行链上流动性 / 跨链代币管理(如 mUSD、MetaMask 相关稳定币)。

2. 超额抵押型稳定币

  • 代表:DAI(Maker/Sky,2019 年)

  • 特点:用户存入抵押品(最初为 ETH),借入此类稳定币,并为头寸支付借贷利率(稳定费率)。这种模式被称为抵押债务头寸(CDP)。Maker 还会为 DAI 设定储蓄利率(类似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协议可通过调整这两个利率,平衡供需关系,维持 1 美元软锚定。

3. 算法型稳定币

  • 代表:Fei/Tribe(Fei Protocol,2021 年)、UST/LUNA(Terra,2021 年)

  • 特点:尝试通过复杂的双代币经济模型维持价值、防止挤兑,但所有此类稳定币均以失败告终,不过其设计逻辑仍值得研究。

4. Delta-中性稳定币

  • 代表:USDe(Ethena,2023 年)、Neutrl(Neutrl,2025 年)

  • 特点:用户可存入指定抵押品(如 ETH、USDT 等代币)铸造 USDe,Ethena 会在公开市场对抵押品进行对冲操作 —— 通过做空永续合约,从资金费率中获利(多数时候做空方会获得资金费),同时对冲抵押品价格下跌风险。目前,Ethena 已推出稳定币发行服务,可同时管理代币发行(与 Anchorage 合作)和链上收益。

总体来看,代币的演进趋势是:抵押品类型更趋多元化,超额抵押率逐步降低,如 Ethena 这类德尔塔中性策略的抵押率仅为 101%,而 DAI 的抵押率约为 270%。由于复杂经济模型的高度不可预测性,算法稳定币时代已正式终结。

接下来,我们聊聊包装代币及其在飞轮中的作用。最典型的包装代币是 WETH,它能将以太坊原生资产 ETH 转换为 ERC20 代币。这种转换十分必要,因为多数合约均基于 ERC20 标准构建,WETH 可简化交互逻辑。你可随时将 WETH 解包为 ETH,赎回底层资产;ETH 的数量仅与 WETH 数量挂钩,与最初进行包装操作的钱包无关。

协议可通过包装代币实现多种功能,例如:

  • 利息 / 奖励累积:包装代币余额会随时间自动增加(如 Aave 中的 aToken 借贷代币),这类代币有时被称为重定基代币。

  • 底层代币模块化拆分:例如,将 Aave 的收益代币拆分为本金代币和收益代币(如 Pendle 协议);或将 NFT 拆分为多份同质化代币,实现部分所有权(如 Fractional.art)。

  • 批量包装底层代币:例如,在 Uniswap 流动性池中,需用包装代币代表交易对中的两种资产;或在金库中,用包装代币代表用户在金库合约中所有资产的份额(如 MetaMorpho)。

以上每个功能仅举了一个协议案例,但这些都是以太坊上数百个协议通用的模式。

由于包装代币遵循 ERC 标准,它们通常可在其他协议中复用。我们以 USDe 为例(它是当前最强代币飞轮的典型案例,截至 2025 年 10 月 22 日,市值已达 120 亿美元):

  1. 质押 USDe,获取 Ethena 协议收益分成,得到 sUSDe;

  2. 通过 Pendle 将 sUSDe 拆分为本金代币(PT-sUSDe)和收益代币(YT-sUSDe);

  3. 将本金代币存入 Morpho 市场,通过 PT-sUSDe/USDC 交易对赚取收益;

  4. 或存入 Morpho 金库(该金库持有多元化头寸,其中 PT 市场头寸可能占 40%),得到 MC_PTS。

即便你暂时看不懂这些术语也无需担心 —— 接下来我们会详解这些包装代币背后的资金池类型与操作逻辑。整个流程可概括为:USDe -(质押)-> sUSDe -(拆分)-> PT-sUSDe 与 YT-sUSDe -(存入)-> PT-sUSDe/USDC -(金库)-> MC_PTS

你可将所有这些包装代币视为基础 USDe 代币的延伸 —— 它们具备基础代币没有的附加价值与功能。分析某一代币时,需梳理其所有关联的包装代币,才能全面理解其价值与增长潜力(尽管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资金池的运作机制与盈利方式

在上述案例中,所返还的包装代币代表 “资金池” 的份额,而资金池是接收底层代币存入的合约。如今,“资金池” 已成为通用术语,指代任何可同时持有多名用户代币存款、且便于其他用户调用的合约。它是一套点对点(P2P)系统,由协议负责管理所有所有权记录、计算逻辑与订单匹配规则。资金池的核心目的始终是:为一系列金融订单 / 操作最大化资金效率,并让用户通过获取使用费实现盈利。

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主要资金池类型,按其在生态系统中发展并流行的顺序排列:

1. 借贷资金池(货币市场)

  • 操作:存入、借出、循环质押

  • 包装代币:基于浮动利率,针对存入或借出金额发行的重定基代币。

  • 发展历程:抵押债务头寸(CDP,如超额抵押型 DAI 借贷)开启了基础链上借贷模式;2019 年,Aave 与 Compound 推出聚合型货币市场,用户可在共享流动性池中进行存贷操作。这类资金池均设有利率曲线,曲线围绕 “目标利用率” 设定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在达到目标利用率前,利率曲线缓慢上升;一旦超过目标,曲线会急剧陡峭,直至利用率达到 100%。每种代币还配有定制化风险档案,该档案决定贷款价值比(LTV)与清算贷款价值比(LLTV)参数 —— 风险档案与 LTV/LLTV 参数基于抵押品设定,明确用户可通过抵押该资产借入的资金额度。2020 至 2023 年间,行业出现多种优化抵押品管理与清算拍卖效率的尝试(如 Rari 隔离池、Alchemix 自偿式贷款、B-protocol 聚合清算)。“闪电贷” 也起源于此,用户可在单个区块内无抵押借入并偿还大额资金。

  • 关键趋势:代币需通过治理提案才能手动加入这类市场(少数情况除外),这导致围绕 CRV 等风险较高资产的争议频发,也出现部分不良主体试图操控资金池系统的情况。随着加密领域引入更多机构用户,并将实物资产(RWA)纳入抵押品范围,资金池的准入要求与对手方风险管控将变得更为严格。从机构视角来看,KYC 资金与非 KYC 资金需严格区分,因此诞生了 Aave Horizon RWA 这类白名单资金池。为覆盖更广泛的机构借款人并开展不足额抵押借贷,部分产品采用 “资金池接收普通存款,再通过私人管理与信用评分 / 罚没机制向借款人放贷” 的模式(分别以 Maple 与 3Jane 为代表)。未来,随着数千种稳定币与实物资产(RWA)上线,行业将面临一组矛盾:发行方希望自身代币被纳入资金池以获取收益,但资金池协议需满足机构要求,对资产类别与参与者设置严格限制,这一动态值得关注。

2. 交易资金池(流动性池)

  • 操作:添加 / 移除流动性、兑换

  • 包装代币:LP 代币(流动性提供者代币),赎回时可获得底层资金池代币的等额份额,外加累积的交易手续费(费率通常设定在交易量的 0.05% 至 1% 之间)。由于存入后资金池代币余额可能发生变化,用户可能面临无常损失(实际为永久性损失)。

  • 发展历程:以 Uniswap 基于 x*y=k 曲线的双代币交易对为起点,自动做市商逐步通过优化数学模型与价格曲线(汇率)颗粒度,改善价格冲击与资金池闲置流动性问题。行业已出现稳定币专用曲线、8 代币加权曲线、用于在特定价格区间管理流动性的集中式曲线;近期还推出 “资金池钩子(Hook)” 功能,允许在兑换操作前后与其他协议实现更高可组合性。与借贷资金池不同,流动性池始终保持无需许可特性,任何人可添加任意代币(因交易对之间不存在 “抵押品” 层面的关联)。过去一年,代币发行平台(launchpad)也成为焦点,其设计深受与初始流动性绑定的交易曲线影响。Pump.fun、Clanker、Doppler(被 Zora 采用)等新协议推出独特的流动性引导或绑定曲线,为代币提供初始动能、价格发现机制与反狙击策略。

  • 关键趋势:借贷资金池与流动性池均以减少闲置资金为目标,因此新一代协议推出扩展功能,实现两者间无缝的资金转移。例如,Balancer 增强型资金池将闲置流动性存入生息资金池(如 Aave);Uniswap 钩子允许 Eulerswap 等协议将借贷池流动性导入 Uniswap,用于即时交易(JIT Swap)。这类再平衡机制在单个资金池内也日益普及,如 Arrakis 负责管理集中式流动性的价格目标,Morpho 的 PublicAllocator 则用于平衡借贷池市场的目标利率。

关于交易对订单匹配机制(如 AMM、中央限价订单簿 CLOB、意图做市商、永续合约 DEX 等)的争议较多,但这些差异与本文核心主题关联不大,后续可单独探讨。

3. 质押资金池(保险基金)

  • 操作:质押、锁定

  • 包装代币:通常以 “s” 为前缀的代币(如 sUSDe),持有者一般可按比例获取协议收入分成。

  • 发展历程:在质押场景中,用户通常需抵押代币,若发生黑天鹅事件 / 负面事件,质押资产可能面临罚没风险(损失质押份额)。具体场景包括:在验证节点质押 ETH,若区块提案失败则会被处罚;为 Aave 等借贷池吸收坏账。有时质押仅作为锁定机制,防止代币被立即抛售以维持供给稳定 ——Ethena 的 USDe 转为 sUSDe 便属于此类。在所有这些场景中,协议通常会将部分收入直接分配给质押者,以补偿其承担的额外风险或流动性损失。

  • 关键趋势:质押过去是、未来也将是维护协议安全与为用户提供初始收益的核心组件。它是所有资金池中最简洁的类型,却是代币飞轮的关键环节。你可能会听到 “再质押(Restaking)” 一词,其本质是使用现有蓝筹代币在其他协议中质押(而非发行协议原生代币)—— 其机制与普通质押一致,无需过度解读。

4. 激励资金池(计量器)

  • 操作:投票

  • 包装代币:通常在质押代币前添加 “ve” 前缀(以 Curve 的 veCRV 为开端)。持有者除获取流动性 / 借贷池的使用费外,还可获得协议代币作为收益。

  • 发展历程:假设你是代币发行方,面对多个收益相近的借贷 / 流动性池,如何吸引用户选择你发行的代币所在资金池?答案自然是添加可获取的代币激励。许多协议(无论属于代币、资金池还是金库类型)会发行协议代币,用于治理或所有权归属。这些代币随后可用于向流动性提供者持续发放激励(称为 “排放”)。例如,Aave 等资金池协议可向其池内存款用户发放代币;Ethena 则可在 Aave 的 aEthUSDe 池中额外添加 ENA 激励,以提供更高收益。激励资金池的出现,本质是通过定向分配代币激励,帮助协议争夺用户流动性。Curve 首创 “投票托管(ve)” 机制,代币持有者可锁定 CRV,并投票决定激励流向(以提升自身收益),这类机制被称为 “计量器(Gauges)”。此后,行业涌现大量聚合层协议(如 Yearn、Convex、Tokemak、Butterfly、Olympus),争夺底层协议资金池的投票主导权。这一趋势与空投及 “吸血鬼攻击” 时代同步 ——Sushiswap 等团队会分叉其他协议,并通过高额激励吸引竞争对手的用户与资金。此前出现的 1670% 超高收益,正是源于这类机制。

  • 关键趋势:尽管激励资金池是 DeFi 资金池发展史上混乱却值得关注的一页,但其当前规模已远小于以往,Aerodrome 与 Pendle 是现代激励资金池投票机制的典型案例。值得庆幸的是,这类协议开发的技术已顺利过渡到 “金库”,用于更专业的 DeFi 策略管理。Yearn 与 Tokemak(Auto Finance)是在 “挖矿套利” 时代后留存下来的代表项目。

5. 策略资金池(金库)

  • 操作:存入、赎回

  • 包装代币:金库代币份额(按百分比计算)。该百分比确保用户可自动赎回金库内所有代币产生的任何收益。

  • 发展历程:金库主要源于上述 “基于排放与激励的挖矿” 时代,目前已统一遵循 ERC4626 标准,核心聚焦跨资金池的高效配置与再平衡。关于金库结构的细节,将在下文单独展开,此处暂不赘述。

6. 结构化资金池(结构化金融)

  • 操作:拆分、分割

  • 包装代币:形式多样,核心是代表底层代币(及其所属权益 / 收益)的某一组成部分,目标是打造流动性更高的包装代币。常见前缀为 “L”,如流动性质押代币(LST)、流动性收益代币(LYT)、流动性再质押代币(LRT)、流动性锁定工具等。

  • 发展历程:这类资金池接收资产后,会将其重组为更小的组件。拆分代币可为包装代币创造更多复用场景,Pendle 是最成功的案例 —— 它从生息代币中拆分出本金代币(PT)与收益代币(YT),并在 DeFi 生态中广泛应用。2022 年 NFT 热潮期间,行业还进行了多次 “碎片化” 尝试,例如将 NFT 拆分为同质化份额,以实现部分所有权。

  • 关键趋势:随着 DeFi 日益成熟,预计将有更多协议将传统结构化金融产品转化为加密原生产品。这类资金池的技术实现难度最高,且在用户沟通与协同方面通常面临挑战。

金库管理与收益策略

从协议层面看,许多资金池的收益相互独立,但通过包装代币产生关联。用户如何轻松管理所有这些包装代币与资金池,以优化收益?答案在于 “策略”。

2019 至 2022 年间,用户需手动发现并管理跨代币、跨资金池的策略。一些热门策略包括 “杠杆加仓”—— 例如在借贷池中存入 100 美元 ETH,借出 80 美元 USDC,将 USDC 兑换为 ETH 后再次存入,以获取额外收益。这种策略需承担 ETH 价格跌破 LTV 触发清算的风险,但只要 USDC 借贷利率低于 ETH 存款利率,就能实现盈利。进入各类挖矿金库通常需要完成多笔跨交易的兑换 / 存入 / 质押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Solidity 开发者会将这些函数调用聚合到单独合约中,用户只需签署一笔交易即可建立头寸 —— 这种机制被称为 “zap”(首见于 DeFi Zap)。随后,Zapper、Instadapp、Defisaver 等产品为每个新上线的协议开发大量 zap 合约,如同 “打地鼠” 般应对快速迭代。考虑到安全风险,这类合约的部署难度也极高 —— 你可通过了解 Defisaver 的架构,一窥其复杂性。正如预期,没有任何团队能跟上所有新 DeFi 协议 / 版本 / 金库的节奏。如今,面向散户的此类产品(如上述杠杆管理工具,或 Reserve、Glider.fi 等组合 / ETF 管理工具),其用户体验已较 2020 年提升 10 倍。

因此,让用户将资产存入 “自行管理各类 zap” 的金库(并将 zap 称为 “策略”)成为自然选择。当前多数金库遵循 ERC4626 标准,该标准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1. 用户:向金库存入某类代币,获取代表金库内所有代币百分比份额的包装代币 —— 该份额包含金库内可随时赎回的所有收益。

  2. 策略管理功能:金库内用于管理 “策略” 的函数,这些策略负责转移代币与调整头寸(有时这些函数被称为 “适配器”,因需定制逻辑以适配特定协议与资金池)。

  3. 管理者(Curator):负责长期定义与执行策略,并添加 / 移除代币。

与所有 ERC 标准类似,ERC4626 基础标准之上衍生出众多扩展标准(如 ERC7540)。部分扩展未形成统一标准,而是协议专属,例如 Morpho 金库 V2 中的适配器。

当前的金库策略较为相似:金库将代币存入一组借贷 / 流动性池,多数策略不使用或仅使用少量杠杆。手动管理型金库的最佳案例是 Morpho—— 管理者通过控制不同市场的额度与资金流向实现策略;Yearn 与 Lagoon 也是优质案例。此外,还有 Sommelier、Beefy 等协议自动化金库,以及 Hyperliquid 金库这类支持交易策略的产品。当前行业正处于探索阶段,各团队致力于打造 “覆盖最多资金池 / 代币、并能在其中执行与管理策略” 的灵活金库。

以 Morpho 金库为例,用户(存款人)的收益结构如下:

k7mW6Be57SHKaNAHccYSPs4CWAnpUQCeNPsCYWkm.png

Morpho 金库“原生费用” 来自不同配置中底层借贷池的利用率分成;MORPHO 与 SEAM 代币是额外的激励排放;金库管理者收取 15% 的高额业绩提成。

当前金库存在透明度问题:用户往往无法理解其底层实际执行的策略。Herd 团队正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后续将推出相关功能。请谨慎对待高收益金库的存款操作。

结合前文所学内容,以 Ethena 稳定币 USDe 为例,可将代币飞轮中的所有元素串联,形成如下流程图:

zyFrbPW8rLcEOxzCmGiHruMbgoq4RY0PHFSwr4F0.png

每一个资金池、包装代币与金库,都在为基础 USDe 代币增添价值;随着 Ethena 的发展,生态系统将推动构建更复杂的资金池与金库。所有这些都会催生更多 USDe 的铸造需求。

显然,代币发行方希望尽可能掌控这一飞轮产生的收益。因此,发行方自行推出金库的做法日益普遍,例如 Perena 与 Midas(其安全性尚待观察,目前仅见零星提及)。

总结思考

若你能读到此处,首先要感谢你在 AI 时代仍愿意深度阅读 —— 现在你应已更清晰地理解 DeFi 的发展历程与核心逻辑。未来再听到他人讨论代币或资金池时,你将知道如何梳理相关代币、资金池与金库的关联网络,开展更具深度的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文未涵盖与代币、资金池、金库运作风险相关的诸多底层概念与细节差异。这些风险多与跨协议代币定价、预言机问题(聚合链下价格数据 / 计算结果,作为链上代币定价的可信来源)相关 —— 建议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现有预言机机制。此外,还需关注幕后的最大可提取价值(MEV)与狙击机器人问题。

来源:金色财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