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是polymarket最火的项目「2025年纽约市长选举」的预测市场:
参与者可以用加密货币购买某个候选人“会赢”的合约,比如买“Zohran Mamdani 赢”要价 88¢,如果他最终胜选,你就能获得 1 美元(赚 12¢),若他落败则亏损 88¢。但问题是,Zohran Mamdani胜选是如何定义和验证的呢?区块链本身并不知道现实世界的选举结果,这时就需要“桥梁”来负责:从现实世界获取并验证结果、传送上链、让智能合约根据结果自动结算。
这个桥梁也被称为“Blockchain Oracle”或是“预言机”,但这个翻译其实并不十分准确。预言机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预言”,而是一种让智能合约能够获取区块链外部数据的技术。在古希腊,神谕(Oracle)是神与人沟通的桥梁,是用来获取神的指示或预测未来。在区块链领域,预言机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它连接封闭的区块链系统与外部数据世界,充当信息的信使,在可验证的时刻给予正确预言的人该有的奖励。
一、为什么预言机是未来的“金矿”?
✨ 核心驱动:RWA 规模效应+功能升级为链下计算层+AI 驱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
通过功能升级和AI驱动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预言机将成为万亿美元 RWA 市场的“链上公证人”,通过为代币化资产(如美债、房产)提供实时审计和定价服务,收取 0.01%-0.05% 的刚性通道费,形成持续收入引擎。专业机构估计,光是 RWA 市场到 2030 年就能达到 4 万亿到 10 万亿美元,因此,作为支撑它的核心技术,预言机这条赛道本身也价值暴涨,预计到 2030 年将成长为一个 138 亿-231 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1.1 预言机应用场景与落地
在金融领域(需要接入市场价格才能完成合约清算):需要获取链下资产(如美元国债、黄金 ETF)的实时净值 (NAV), 以支持 RWA 代币的准确抵押和铸造。
在贸易领域(要读取文书内容和数字签名以实现合同签署与放款):需要验证贸易伙伴的链下信用评级或身份信息,以决定智能合约是否释放履约保证金或信用额度。
在物流领域(依赖物联网传感器和网络数据来追踪运输与确权):需要接入冷链运输中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以触发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保险索赔(如果温度超限)或货物接收确认。
1.2 底层逻辑:区块链为什么“天生瞎眼”?
1️⃣ 确定性执行铁律:所有节点必须算出完全一样的结果,否则区块链会分叉。
2️⃣ 外部数据不能直接用:如果每个节点查外部天气或价格,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 共识失败。
3️⃣ 非确定性操作被禁止:随机数、时间、文件、浮点运算……任何不同节点可能不一致的操作都不允许。
4️⃣ EVM的“密闭舱”设计:区块链只用交易数据+状态+区块信息算结果,完全隔离外部世界 → 保证每个节点算一样,但也“瞎眼”。
1.3 预言机技术分析
数据获取层(Data Sourcing Layer) 负责感知外部世界,通过多源 API 适配与冗余机制确保数据稳定可靠
数据聚合层(Aggregation Layer) 利用中位数、加权平均或拜占庭容错算法从多节点达成“真相共识”
数据上链层(On-Chain Delivery Layer) 通过 Gas 优化、批量更新与链下聚合(OCR)实现高效、安全的数据上链传输。整体结构兼顾性能、去中心化与安全性,使预言机既能“听得准”,又能“说得快”。
1.4. 预言机细分
① 按数据来源分类(技术层)
链下数据适配器型(Off-chain Adapter Oracle):从网站或数据库获取信息给区块链,就像请人用手机或电脑查信息。
物理设备接口型(IoT Bridge Oracle):从传感器或摄像头获取现实数据上传区块链,就像请人去现场用工具测量。
② 按链上数据处理方式分类(共识层)
多节点投票型(Multi-Node Consensus):多个节点提供数据,取中间值作为结果,防止单点错误,就像大家投票决定哪条信息可靠。
经济博弈验证型(Game-Theory Oracle):节点押金作保障,数据可被挑战,诚实才能赚钱,就像有人说谎会被罚钱。
零知识证明型(ZK Proof Oracle):能证明信息是真的但不泄露具体数据,就像只证明“余额够”而不告诉具体数字。
③ 按数据传输方式分类(数据流层)
推送式(Push):预言机主动定期发送数据到区块链,就像快递定期送到你家。
拉取式(Pull):用户需要数据时才去拉取,就像自己去取快递。
混合型(Hybrid):基础数据定期推送,高频数据按需拉取,就像基础快递定期送,高级快递按需取。
④ 按跨链传输机制分类(跨链层 )
轻客户端验证型(Light Client Verification):在目标链运行源链轻量客户端直接验证数据,就像在本地自己查证外地消息,无需第三方信任。
1.5 三大主流预言机类比
? 美团外卖:Chainlink(软件预言机 + 推送为主 + 多节点共识喂价) 从各类数据源取“外卖”,按时送到链上。它最擅长定期喂价,靠多节点共识保证数据可靠,就像定时送外卖一样,稳定又准时。
? 顺丰速运:Pyth Network(高频价格预言机 + 主动推送为主 + 交易所直连) 主打“高频快递”,直接连接各大交易所 API,毫秒级推送价格,速度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就像快递小哥秒送货,追求极速响应。
? 闲鱼平台:UMA(主观事件预言机 + 被动触发为主 + 经济博弈式信任) 不追求频率,而是处理复杂、主观的事件争议。靠社区投票和经济激励机制来“判定真相”,就像闲鱼二手交易仲裁,需要人来判断争议的对错。
二、主要挑战与风险
1️⃣ 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攻击者在预言机和数据源之间截获并篡改数据。如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得到适当的加密,攻击者可以更改这些数据,导致智能合约基于错误的信息执行。
2️⃣ 前馈攻击(Front-Running):攻击者在交易被最终确认前,利用对网络情况的了解,先行进行交易。例如,如果攻击者知道某个大型交易即将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他们可能会在这个交易之前进行买入或卖出。
3️⃣ 选择性披露(Selective disclosure):数据提供者或预言机节点可能有动机只报告对自己有利的数据,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故意不报告数据。
4️⃣ 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攻击者截获合法的数据传输并重复或延迟该传输,企图引发不当的合约执行。
5️⃣ 喂价攻击(Oracle poisoning):如果预言机依赖单一或少数几个可置信的数据源,攻击者可能会通过操纵这些源,来影响预言机提供的数据,特别是在涉及资产定价的场景中。
三、市场格局分析
四、行业趋势洞察
4.1 多链部署成为标配
Pros:
分散风险与拓展流动性: 多链可避免单点故障,Solana已稳定运行超一年;Wormhole与Base等协议推动资产与用户跨生态安全迁移。
用户覆盖更广: 多链项目(如 Uniswap、Aave)可同时触达以太坊、Solana等生态,提升市场份额。
Cons:
兼容复杂: 跨链智能合约需适配不同VM,开发成本高(如Aptos迁移工具投入超$2000万)。
安全风险: 跨链桥屡遭攻击(Wormhole损失$3.21亿,Ronin损失$6.24亿),需依赖ZK验证增强安全。
流动性碎片化: Solana DeFi TVL达$122亿,虽超越以太坊L2总和,但生态同质化问题凸显。
4.2 AI 技术深度融合
Pros:
智能预测与风控: AI分析链上数据优化利率策略(如 Aave V3),提升资金利用率。
自动交互: AI Agent 实现自动支付与算力调度(如 io.net),降低人工操作。
Cons:
黑盒决策: 模型缺乏透明度(如 Blackbird AI 定价),用户信任存疑。
隐私合规挑战: ZKP 尚未普及,难满足 GDPR 等监管要求。
4.3 社交化与垂直化并行
Pros:
社交增强粘性: SocialFi(如 Farcaster)结合积分和创作者代币,留存率提升 40%。
垂直场景精准: Helium(DePIN)、Parcl(RWA)聚焦特定赛道,更易实现 PMF。
Cons:
社交噪音: Meme炒作(如 BONK)导致非理性交易激增。
垂直容量有限: 小众项目(如 Nori)TVL 难破 $1 亿。
五、生态系统评估
Solana 生态以高TPS和极低Gas费支撑高频交易,但DEX同质化和Meme币占比高是主要风险。
Base 生态依托Coinbase用户和法币入口优势,社交积分创新突出,但独立创新能力有限。
Ethereum & Polygon 生态安全稳健、开发者多、DeFi TVL巨大,但主网Gas费高且创新速度被Solana超越。
六、预测市场与生态应用案例
6.1 Polymarket 融资与市场概况
Polymarket 以 20 亿美元融资(90 亿美元估值)成为加密领域融资之最,在 IPO、IDO 和空投传闻的推动下,平台流动性、用户量和市场深度快速增长。然而用户数据揭示了残酷现实:仅 0.51% 的用户盈利超过 $1,000,虽然 77% 以上用户交易次数超过 50 笔,但绝大多数散户将平台当作"赌场"进行情绪化交易,真正盈利的是掌握套利策略和信息优势的专业玩家。这是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市场——高估值反映了预测市场的商业潜力,但普通用户很难长期盈利,大量涌入的散户本质上只是为平台贡献流动性和手续费,在空投预期驱动下的交易行为可能得不偿失。
6.2 用户结构与行为分析(PNL、交易量、交易次数分布)
(1)扫尾盘 —— 赚"确定性"的钱:就像比赛最后 1 分钟,99% 确定谁会赢,这时候价格可能是 0.98,你买入后等结算能赚 2%。虽然单次赚得少,但如果资金量大、交易频繁,积少成多也能赚不少。
⚠️ 风险:意外反转(比如突然加时赛)、大户故意压价制造恐慌,普通人害怕卖出,大户低价接盘
? 怎么做:不要把所有钱押一个市场,选快要结算的(几小时内),分散投资。
(2)多选项套利 —— 赚"数学漏洞"的钱:假设有 A、B、C 三个选项(必有一个会赢),理论上价格加起来应该等于 1(100%)。但有时候会出现 A=0.3、B=0.3、C=0.3,加起来只有 0.9。这时候三个都买,无论谁赢你都赚 0.1(10% 利润)。
⚠️ 现实:这种机会只存在几秒钟,基本被专业机器人抢光了,普通人很难手动操作。
(3)做市商 —— 赚"中间商差价"的钱:很多人看到 Polymarket 宣传的 4% 年化收益就以为做市商只能赚这么多,但这完全是误解。4% 只是给普通持币用户的基础收益,真正的做市商通过三层收益叠加,年化回报可以达到10-20% 甚至更高。
① 买卖价差 这是做市商的基本盈利模式。你同时挂买单(比如 0.50)和卖单(比如 0.52),每次成交赚取 0.02(2%)的差价。虽然单次很少,但交易量大、频率高时,这部分利润会持续累积。
② LP 流动性奖励(重点) 这是大多数人忽略的关键收益。Polymarket 对每个选项每天额外提供 300 美元的 LP 奖励,只要你在市场中提供流动性(同时挂买卖单),就能按你的流动性占比分配这笔钱。具体算一笔账:以 2028 年美国大选市场为例,假设有 10 个热门候选人选项,每个选项每天提供 300 美元的 LP 奖励,总奖励池就是 3000 美元/天。如果你占据 10% 的流动性份额,每天能分到 300 美元,一年 365 天下来就是 109,500 美元的 LP 奖励。关键是这 10.95 万美元是纯奖励,不需要你承担任何价格风险,只要你持续在市场中提供流动性(同时挂买卖单)就能稳定拿到,这还不包括买卖价差利润和 4% 的持仓年化收益。
③ 4% 持仓年化 如果你持有仓位(比如买入某个候选人的份额),还能额外获得 4% 的年化收益。虽然3比例不高,但在前两层收益之上,这是额外的复利增长。
? 优势:不需要顶级设备,主要靠策略,目前还没被完全垄断,是普通人相对能参与的方式。
(4)新闻抢跑 —— 赚"信息差"的钱:比如某个重大新闻刚出来,你第一时间看到并下单,等大部分人反应过来价格就涨了。
⚠️ 门槛高:需要实时新闻监控系统、自动分析工具、快速交易程序,普通人很难做到。
总结:前两种要么利润太薄、要么被机器人垄断;第四种门槛太高;做市商是目前普通人最可行的方式,但也需要学习基本策略和风险管理。
6.3 核心赚钱策略(扫尾盘、无风险套利、多选项套利、做市商、新闻交易)
流动性增加+套利生态成熟:Polymarket 的市场正在快速扩张,流动性持续增加意味着交易机会和套利空间实际上在扩大而非缩小。虽然专业玩家的工具和策略越来越成熟,简单粗暴的套利机会被抢得更快,但普通人依然有参与空间。你不需要成为顶级高手,只要持续学习交易策略(比如做市商模式)、保持耐心不追求一夜暴富,并拥有一定本金(几千到几万美元起步),就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长期布局: 以 2028 年美国大选市场为例,现在就可以布局四年后的选举,平台提供约 4% 的年化收益加上额外的流动性奖励,这对有技术和资金的玩家来说是个低风险的长期投资机会。这种长周期市场的存在,为愿意等待的投资者提供了类似固定收益产品的选择,同时还能享受做市带来的额外回报。
核心策略:Polymarket 的核心价值在于套利与做市,而非单纯投机;专业玩家凭借技术、资金和风险管理实现稳健收益,而散户大多仍是盲目参与。尽管入场门槛正在下降,但要获得稳定回报,仍需具备策略、耐心以及一定的资金规模。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