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涨十月崩盘后三至六个月的行情

阿花

2025年10月11日的加密货币闪崩,短短几分钟内,市场清算金额创历史新高的约200亿美元,多数山寨币价格闪崩超过90%。此次暴跌由高杠杆率、流动性薄弱以及突发宏观事件共同触发,杠杆清算连锁反应引发价格雪崩。

市场更关心市场在崩盘后是否会修复甚至走出新一波牛市,从行情走势看,崩溃后的三日内,比特币重回115,000美元,ETH与SOL也快速反弹。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这显示出市场底层结构的稳健与机构流动性的韧性,并非“系统性崩溃”,而是一场由流动性收缩与杠杆爆仓引发的短期技术性事件。

Coinbase在9月中旬至10月初对全球120余名投资者的调查显示,即便在波动与回调之中,市场核心信心仍然坚挺:67%的机构投资者与62%的非机构投资者看好未来3至6个月比特币走势;约4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市场已进入牛市后期,而非机构投资者持此观点的比例仅为27%,这反映出机构更倾向于周期谨慎判断,而散户则仍然信心高涨。

无论机构还是非机构都将宏观环境视为未来数月加密市场的最大风险因素。这表明市场对宏观政策、贸易紧张局势、美联储立场的高度敏感正在驱动短期波动,但长期趋势仍由结构性资本流入与制度化进程主导。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10月中旬市场的剧烈波动,与全球风险偏好的短暂收缩同步。美联储理事Waller的鹰派言论、地区性银行的疲软,以及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关系再度紧张,令避险资产(黄金、白银)创下新高,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4%。然而,从结构层面看,这并非趋势逆转的开端,而是一次风险再定价的暂时修正。

AI与半导体驱动的资本支出周期仍在深化,美国政府的AI产业投资已达GDP的0.2%,是90年代互联网投资强度的7倍。这场“AI军备竞赛”反而预示着新的技术繁荣周期,而非泡沫破裂。加密货币在这种结构性创新背景下,仍处于“长期成长轨道”中。

加密市场的牛市根基依然还在:机构配置持续增加,机构投资者已成为市场的“稳压器”,他们在闪崩中保持理性,风险敞口总体可控,没有出现系统性违约,ETF、加密基金与企业财库的持续配置,将在波动后重新吸纳流动性;监管与基础设施改善,美国SEC对加密ETF的逐步放行,以及稳定币立法预期,使加密市场的合规性与机构参与度持续上升,这意味着未来的资金流动将更稳定,流动性更深;代币化与稳定币经济的增长潜能,代币化资产(RWA)与稳定币支付网络正成为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桥梁,ETH与SOL等平台型资产在这场基础设施革命中具备天然优势,将在未来数月受益于资金回流与叙事复苏。

StarEx交易所分析师jason认为闪崩往往是周期中的“心理重置”,它洗去杠杆、挤出泡沫,却也为新的上涨周期腾出空间,本轮回调中并无主要机构崩溃,DeFi系统运行稳健,链上活动未显著下降。这意味着市场基本面未受损,恐慌更多来自短期流动性收缩与过度杠杆清算,推动加密市场的长期力量,如监管完善、机构配置增加、加密金融基础设施扩张仍然完好无损。

2025年10月的闪崩,是一次技术性调整,而非周期性拐点,市场情绪的暂时回落,并未削弱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叙事,也未动摇ETH和SOL等基础资产的技术逻辑。在未来3至6个月内,有理由预期:比特币将重新挑战前高,以太坊有望受益于代币化与稳定币需求回升,整体市场情绪将在宏观不确定性消散后快速修复。

来源:金色财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