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仲:金融科技的未来与首都北京的机遇
8月5日,2021贝壳 财经 夏季线上峰会“数字经济:通往未来之路”拉开帷幕,北京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出席论坛并作题为“金融 科技 的未来与首都北京的机遇”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当今的世界,新一轮信息 科技 革命孕育兴起,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格局,各行各业正在经历全新的变革,金融 科技 迅猛创新,点燃了全球金融竞争的新火种。
当前,我们正处于金融跃迁的时代,过往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分支机构数量、业务市场占有率已不再是成功的保证因素。对未来趋势变化的洞见,以及把握这种趋势的能力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实际上,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区别,都是要具有超越竞争对手的获客能力、更深刻了解客户的能力,以及为客户及时全面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通俗地说,卖白菜和卖理财商业逻辑本质上一样,只不过后者需要金融牌照而已。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将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高铁、高速公路的建造能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奇迹般的增长。现在数据作为核心的经济资源,搜集、处理、应用数据的平台已成为基础设施,这些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将决定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要打造适应未来 社会 的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就必须解答谁来规划、谁来建设、谁来运营、谁来应用等基本问题。
理论上讲,基础设施规划需要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公平性和权威性,所有的 社会 基础设施都应进行“顶层设计”,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也不例外,需要统一规划和统筹设计。政府掌握制定 社会 规划的最全面信息,要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局”,对地区和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规划,平衡 社会 各方利益,制定公平、公正的数据资源分配使用方案,让金融基础设施从规划开始就具有正确的导向。
建设基础设施,政府也不能包办一切。就像建桥修路,国家不能既生产水泥钢材,又组织施工队。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边界,高效推进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吸纳专业化、市场化的机构积极参与。建设的过程要秉持开放心态,“术业有专攻”,应汇聚各方资源和技术。在政策层面,由政府制定建设标准和使用规范,是工程的“监理方”和“验收者”;在实施方面,充分借助各家市场机构和 科技 企业的专业经验和优秀人才,又快又好地建设金融领域的“道路”和“桥梁”。
二千年前,齐国的管子就曾在《侈靡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意思是,真正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谷面布帛,价格必须便宜,而一些华而无用的奢侈品,如珠玉金石,价格可以贵重,反之 社会 就会出大问题。同样道理,现在的数据和信息已经成为 社会 核心经济资源,必须要保证成本低廉,才能降低整个 社会 的经济运行成本。 社会 的基础设施不能为个别企业所私有,也不应以追求个体平台的利润和股东收益增长为目标。如果任由平台企业垄断数据价格,将会导致整个 社会 的经济效率降低, 社会 总体福利下降。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曾主张对于盐铁等特殊行业,政府应该建立“官山海”等专营机构进行直接管理。同理,作为管理 社会 核心经济资源的平台,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兼具经济属性和 社会 属性,应由具有公信力和公益性的机构管理,或采取“政府+市场”的方式运营,降低数据和信息的 社会 成本,消除“数据黑箱”。
纵观 历史 , 科技 革命往往起到了扶贫助弱的作用。农耕革命后,原先处于弱势地位的脑力劳动者对狩猎、捕食的体力劳动者实现了反超;工业革命后,拥有核心 科技 专业技能的白领工人实现了对拥有传统手工技能的蓝领工人的超越;信息革命后,原先在金融服务中的弱势群体——中小微企业和 社会 大众将是金融 科技 创新、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发展最主要的受益者。 这就像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和水电煤气设施,由政府来统筹规划,商业公司来参与建设,委托公益性企业来运营,最终由 社会 大众共享使用。
作为全国 科技 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市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在于,金 融强。 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大型金融机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国际金融组织的所在地。根据相关统计,北京拥有超过170万亿金融资产,超过全国金融资产的一半,持牌金融法人机构超过900家,居全国第一。 第二个优势在于, 科技 优。 作为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北京是全国乃至全球 科技 创新资源最为聚集的城市之一,已经连续3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首位;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纽约、柏林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累计获得的国家 科技 奖项占全国的30%左右 。 第三个优势在于,人才 多。 北京的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聚集,拥有全国50%的两院院士,拥有近100万在校师生,精英人才横跨各行各业,并承担着大批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和产业化项目。 第四个优势在于,基础好 。 近年来,北京市在大数据行动计划和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1 3”政策体系的推动下,全市政务数据完成汇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创新应用亮点频现。
基于以上优势,近年来,北京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国际一流首善标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逐步成为我国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创新引领者和产业先行者。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4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就在8月2日开幕的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北京市还领先全球发布了首个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的“蓝图”,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使数字技术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全面激发,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全面彰显,数据驱动的城市示范辐射能力有效提升。 其中非常关键的,我们认为,是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改革。
很多人认为,没有数据买卖我们也在天天使用数据,数据依然具有使用价值,为什么一定要推动数据流通和交易、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呢?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先讲个小故事。90年代中期,我曾在国家财政部工作,集体宿舍在公主坟。当时中国还没有房地产市场,企业和公务员房屋都是分配的,每个月的租金很便宜,但也没有产权。那时中国城市家庭的主要资产基本上只有储蓄存款,一般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我到了美国留学之后,看到耶鲁大学教授的房子都是几十万美元的价格,心想这么贵的房子,估计这辈子都买不起。
但是1998年国内开始进行房地产改革,房屋被明确了产权并发展了房地产市场,房屋资源便成了资产,再加上金融工具的介入,大家可以将房产进行信贷抵押后用于消费和 旅游 等,这也彻底改变了国人的财富水平和资产观念。现在北京三环内有套公寓都能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再回头看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的房子,就非常便宜了。
这种价值挖掘的变化难以想象,影响极其深远。通过核心要素改革,中国家庭的资产和财富一下子就跃居世界前列,颠覆了中产家庭的全部生活方式。仔细想想,这种巨大的变化不是五加二、白加黑干出来的,而是通过经济要素市场改革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其原理很简单,即通过确权加交易,我们把一种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财富价值的房屋资源,变成家庭可以分配变现的财富资产,进而通过金融创新,提供房屋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把这种资产变成可以用于企业经营和生活投资的生产性资本。正是这种要素市场的改革,铸就了中国经济成长巨大的推动力。
同理,当前数据作为一种核心要素资源,虽然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但资产属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只有实现确权、流通和交易后,才会从 社会 资源转变成可以量化的数字资产,后续通过进一步金融创新,进而演变为生产性的数字资本,真正释放其内在价值。 我们认为,从原始数字资源、到数字资产、再到数字资本的不断演进过程,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也将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资本来源,这才是真正的供给侧改革。
北京金控集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不忘金融初心,牢记国企使命,坚持“服务百姓生活、服务首都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金融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投资控股平台,建设 科技 驱动、面向未来的智慧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 科技 为核心发展动力,力争在普惠金融和 科技 金融领域实现全国创新引领,提升首都金融业竞争力,助力北京市“两区”建设。
一是以持牌金融机构股权管理为骨架,快速打造万亿级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运营平台。 以优化市属国有金融资源布局为核心,坚守金融机构股权管理主业,大力拓展牌照资源。先后成为北京农商银行、中信建投证券的第一大股东。2020年底联合京东、小米等在京互联网大型企业,牵头发起设立全国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朴道征信公司,成为征信业发展的新标杆。成立北京资产管理公司,取得全国首批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试点资格。积极推动北京融资担保基金投资集团发展,统筹汇聚北京市政策性担保资源,加强普惠金融服务。通过对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进行股权管理,积极打造市属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平台。
二是以投资基金体系为肌肉,服务“四个中心”建设,打造首都金融稳定发展基金体系。 聚焦“稳定”和“发展”两大主题,突出央地、市区、国内外战略协同,开展多元化投资战略布局,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助力北京“两区”建设,在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的支持指导下,开展全国人民币跨境使用创新试点项目,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创新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和人民币海外贷款业务,重点支持首都企业对外合作和转型升级,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加强区企合作,成立北京金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北京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产业基金,积极推进文化发展基金有关工作,助推首都“四个”中心建设。
三是以金融 科技 为大脑,建设 科技 驱动、面向未来的多层智慧金融服务体系。 在这个方面,我们建立了两层的架构。
在金融 科技 基础层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 科技 ,构建涵盖大数据、征信、支付、数字资产交易的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四大梁”。成立全国首家普惠型金融大数据公司,承担全市政务数据向金融领域输出的“统一接口”功能,实现金融大数据的统进统出、制度化管理和创新 社会 应用。拓展金融大数据资源应用,建立全面、动态、多维的个人、家庭和企业金融信息数据库,完善首都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京云企业征信平台和朴道征信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同时拥有企业和个人两类征信牌照的机构,打造覆盖全 社会 的征信平台,推进北京“信用之都”建设。 探索 打造北京特色便民支付平台,提升市民公共服务体验,致力建设智慧城市“超级入口”。联合京东、微芯研究院和 科技 企业发起设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培育数据交易市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交易枢纽。
在普惠金融 应用层 ,围绕首都中小微企业特点和普惠金融发展目标,打造服务企业、家庭和个人的普惠金融服务“三支柱”。在服务企业方面,针对小微企业融资“信用风险大、交易成本高、服务效率低”的痛点,建成并上线全国首家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全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疫情期间更是成为了小微企业的“白衣天使”。目前平台注册企业近4.7万家,对接融资需求1,300多亿元。在服务个人方面,我们以提升居民生活、出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便捷度为重点,成立北京惠民数科公司,承接“北京通”“冬奥通”运营工作,积极建设服务首都市民的 社会 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汇聚社保、政务、生活、金融等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出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便捷性,努力打造全国体验最好的民生卡,助力首都智慧城市建设。
总之,在数字经济时代, 北京金控集团 将积极把握“两区”建设的时代机遇,继续在金融 科技 基础设施建设、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助力 北京市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五子”的落地。
2021年8月2新闻联播要点
2021年8月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抄如下。
1、浙江: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先行探索。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
3、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
4、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5、东京奥运会昨晚至今日代表团再获5金2银1铜。
6、不良粉丝文化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7、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8、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行。
9、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28.6%。
10、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全面建成投产。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4万亿美元,增速在全球排第几?
记者8月2日从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获悉,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9.6%,增速位于全球第一。
当天多部门负责人齐发声,释放下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信号,包括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高端芯片、关键基础软件等领域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计算设施,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经济有效对冲了疫情的影响。当天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统计显示,2020年,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数字经济的战略取向与发展路径
围绕我国数字经济的战略取向与发展路径,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我国应立足产业基础并发挥市场活力,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实现相互促进。
面向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需加快构建优质可信的数字经济新基础,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拓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新空间,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等。
以上内容参考?北青网-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 增速世界第一
北京建工集团常永春:推动数字化转型 让建筑业成为一个有温度的行业_百...
数字经济时代,产业互联网是新动能、新模式、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产业的一片蓝海。众多北京软件企业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 探索 新路径,寻找新突破。为此,我们 《北京软件瞰点》 栏目下设产业互联网系列,旨在汇集众多名人大家对于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认知、新业态和新生态的前瞻观点,更好地推动北京产业互联网发展。
产业互联网系列共13期,本期内容根据北京建工集团总经理常永春在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021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整理。他分享了北京建工集团在数字化转型路上的 探索 与实践。
北京建工集团总经理常永春发表演讲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麦肯锡2017年的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建筑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工业化和数字化水平处于末位,比农业的水平更低。据行业权威数据分析,在建筑业整体增量平稳的条件下,施工企业数量仍然在增长,而从业人数却不断下降,导致建筑业“用工荒”的现象更加严峻。
常永春介绍,北京建工集团每年的建筑工人用工量突破30万人次。近年来,全行业建筑工人数量逐年减少,从业人员能力逐渐下降,但是,从业者的平均年龄却越来越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1.4岁,其中40—50岁的一线作业人员占比最高。“用工荒”、“老龄化”使得建筑行业面临发展困境,同时也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更为凸显。
常永春表示,降低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更加安全、更有尊严地工作,进而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是北京建工集团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和初心使命;而不断提高建造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建筑工人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是北京建工集团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北京建工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
常永春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建工集团大力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创新应用,以人为本,努力打造可持续的建筑产品服务核心竞争力。2018年,北京建工集团在行业内率先成立集团智能建造中心,全面负责数字化创新、智能化研究应用的统筹及推广工作,坚持“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同创共享”的工作原则,将智能建造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融入到企业“投、融、建、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中,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创新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建安施工领域应用方面, 北京建工集团在顺义区设计建造了北京首个集约化钢筋智能加工中心并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钢筋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达到了人工的5倍以上,不但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和施工现场投入,而且极大地改善了钢筋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各方的共赢。
目前,北京建工集团正在重点推广的混凝土模板数字化加工整体解决方案,又是一项惠人惠已的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案例。传统的木模板加工,是由木工在施工现场通过手工锯、电锯等工具逐块儿加工,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下。智能建造中心自主研发了混凝土模板数字化加工技术。该技术是在施工现场建立模板数字化加工区,按照模板数字化加工管理平台显示的工单进行模板搬运、开料、单元格的预拼装,并由机器人来实现模板上料、下料,由数控设备完成模板的切割、弯曲、涂刷等工序。在机器人及数控设备的协助下,原本需要几十个木工共同完成的工作目前只需要两个人就能完成,生产效率提升了17倍,实现了现场工厂化、工序标准化、生产自动化,从而为建筑工人向产业工人转型提供了可能。
在城市运营领域应用方面, 北京建工集团旗下的市政养护集团承担着北京辖区内7000多公里的市政道路养护工作任务。道路的巡检需要日复一日,抢险、修补经常要在夜间进行。养护集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道路多维养护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时更新城市道路 健康 数据,智能化指挥城市道路运维,通过管控智能化装备及设备,辅助养护工人日常巡检、道路施工、抢险保障等工作,让工人可以坐在车里舒适的完成道路巡检,轻松操纵设备修补道路,在抢险工作中自身安全也更有保障。
此外,该养护集团曾用短短43小时完成了三元桥换新工程,破解了复杂交通环境下城市交通枢纽改造这个世界性难题,这正是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加持,北京建工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面对未来,常永春表示,北京建工集团将准确把握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着力打造“数字建工”,推进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集团数字化转型,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建筑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的应用,推进部品部件的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 科技 创新改善普通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让普通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与生活,收入更有保障。他强调,北京建工集团愿意为此不断地 探索 和努力,最终让建筑业成为一个高效且有温度的行业。
经济大会是个什么样的会议?参加的企业都要具备哪些资格?
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将于8月2日至在北京举行。本届会议以“数据驱动创新——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商务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坚持问题导向,有效解决“四个不”问题。针对定位不足、发展活力不足、平台载体薄弱、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采取行动,努力工作,克服困难,推动城镇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实效。
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创造“三个新领域”。树立经济发展新阵地,坚持经济发展和街道城镇社会治理的双向力量,有效提升街道城镇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园区主导产业发展配套区域,发挥街道、城镇优势,大而不小,聚焦各开发区主导产业,聚焦产业链市场细分,培育隐性龙头企业。打造中小微企业发展集聚区,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形成中小微企业“势不可当”发展的生动局面。建设休闲度假经济活力区,着力振兴农村,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优势,加快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努力实现繁荣。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以特色发展为重点,围绕资源禀赋小镇,以城市功能街道小镇发展建筑经济,以生产城市相融合的街道小镇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使特色农业街道小镇成为福建养生之乡,一个镇的特色发展模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协同发展为重点,加强开发区与街道镇、部门和街道镇的联动,形成发展合力。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多维度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城市融合、城市融合,加强消费和就业支持,以实现共同融合、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决不搞“进篮子、成菜”,坚持创新高质量、经济集约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实效导向,切实实现“四个重点”。完善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开发区和部门协调,落实乡镇主体责任,形成乡镇共担发展重任的良好局面。完善一套招商引资服务机制,创新街镇公园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开发区部门间协调保障机制,有效提高街镇招商引资效果。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提高优质规划能力,加强配套服务能力,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专业团队专业抓,各街道、各乡镇要抓,有效提高项目抓,招商能力水平。一套监督考核制度,坚持“三审合一”,严格监督考核,加强统筹规划和调度,落实奖惩机制,全面推进各项指标和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