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c 公共节点(bsc节点)

btc7127.com


bsc自己搭节点还是用第三方


                
都可以。有两种方法可以连接到BSC,第一种是使用你自己的节点,这涉及大量的技术和繁琐的工作。第二种方法是使用第三方或社区通过JSON-RPCEndpoint设置的现有节点。因此bsc不管用自己搭的节点还是用第三方的节点都是可以连结的。

请问通信网络中BSC与RNC得区别,谢谢啦!


                
BSC指的是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它是基站收发台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连接点,也为基站收发台(BTS)和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交换信息提供接口。一个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几个基站收发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移 动台的过区切换进行控制等。
  一般由以下模块组成:
  AM/CM模块:话路交换和信息交换的中心。
  BM模块:完成呼叫处理、信令处理、无线资源管理、无线链路的管理和电路维护功能。
  TCSM模块:完成复用解复用及码变换功能。
  具体信息可参考移动通讯相关知识。
  基站控制器(BSC):BSC控制一组基站,其任务是管理无线网络,即管理无线小区及其无线信道,无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移动台的业务过程,并提供基站至MSC之间的接口。将有关无线控制的功能尽量的集中到BSC上来,以简化基站的设备,这是GSM的一个特色。它的功能列表如下:
  1. 无线基站的监视与管理,RBS资源由BSC控制,同时通过在话音信道上的内部软件测试及环路测试,BSC还可监视RBS的性能。爱立信的基站采用内部软件测试及环路测试在话音通道上对TRX进行监视。若检测出故障,将重新配置RBS,激活备用的TRX,这样原来的信道组保持不变。
  2. 无线资源的管理,BSC为每个小区配置业务及控制信道,为了能够准确的进行重新配置,BSC收集各种统计数据。比如损失呼叫的数量,成功与不成功的切换,每小区的业务量,无线环境等,特殊记录功能可以跟踪呼叫过程的所有事件,这些功能可检测网络故障和故障设备。
  3. 处理与移动台的连接,负责与移动台连接的建立和释放,给每一路话音分配一个逻辑信道,呼叫期间,BSC对连接进行监视,移动台及收发信机测量信号强度及话音质量,测量结果传回BSC。由BSC决定移动台及收发信机的发射功率,其宗旨是即保证好的连接质量,又将网络内的干扰降低到最小。
  4. 定位和切换,切换是由BSC控制的,定位功能不断的分析话音接续的质量,由此可作出是否应切换的决定,切换可以分为BSC内切换,MSC内BSC间的切换,MSC之间的切换。一种特殊切换称为小区内切换,当BSC发现某连接的话音质量太低,而测量结果中又找不到更好的小区时,BSC就将连接切换到本小区内另外一个逻辑信道上,希望通话质量有所改善。切换同时可以用于平衡小区间的负载,如果一个小区内的话务量太高,而相邻小区话务量较小,信号质量也可以接受,则会将部分通话强行切换到其它的小区上去。
  5. 寻呼管理,BSC负责分配从MSC来的寻呼消息,在这一方面,它其实是MSC和MS之间的特殊的透明通道。
  6. 传输网络的管理,BSC配置、分配并监视与RBS之间的64KBPS电路,它也直接控制RBS内的交换功能。此交换功能可以有效的使用64K的电路。
  7. 码型变换功能,将四个全速率GSM信道复用成一个64K信道的话音编码在BSC内完成,一个PCM时隙可以传输4个话音连接。这一功能是由TRAU来实现的。
  8. 话音编码。
  9. BSS的操作和维护,BSC负责整个BSS的操作与维护。诸如系统数据管理,软件安装,设备闭塞与解闭,告警处理,测试数据的采集,收发信机的测试。

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定义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是新兴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为了实现这些功能,RNC必须利用出色的可靠性和可预测的性能,以线速执行一整套复杂且要求苛刻的协议处理任务。 作为3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是流量汇集、转换、软硬呼叫转移(soft and hard call handoffs)、及智能小区和分组处理的重点。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高级任务包括1) 管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无线接入载波;2) 管理和优化无线网络资源;3) 移动性控制;和4) 无线链路维护。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具有组帧分配(framing distribution)与选择、加密、解密、错误检查、监视、以及状态查询等功能。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还可提供桥接功能,用于连接IP分组交换网络。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不仅支持传统的ATM AAL2(语音)和AAL5(数据)功能,而且还支持IP over ATM(IPoATM)和SONET上的数据包(POS)功能。无线用户的高增长率对IP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未来平台必须要能够同时支持IPv4和IPv6。 RNC在典型UMTS R99网络中的位置如图二所示。注意,实际网络传输将取决于运营商(carrier)的情况。在R99中,RNC与节点B之间通常有一个SONET环,其功能相当于城域网(MAN)。通过分插复用器(ADM),可从SONET环提取或向SONET环加入数据流。这一拓扑结构允许多个RNC接入多个节点B,以形成具有出色灵活性的网络。
  RNC网络接口参考点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可使用表1中描述的定义明确的标准接口参考点连接到接入网和核心网中的系统。 由于RNC支持各种接口和协议,因此可被视作一种异构网络设备。它必须能够同时处理语音和数据流量,还要将这些流量路由至核心网中不同的网元。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还必须能够支持IP与ATM实现互操作,向仅支持IP的网络生成POS流量。因此,RNC必须要能够支持广泛的网络I/O选件,同时提供规范、转换和路由不同网络流量所需的计算和协议处理,而且所有这些处理不能造成呼叫中断,并要提供合适的服务质量。 接口 说明
  Lub 连接节点B收发信机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这通常可通过T-1/E-1链路实现,该链路通常集中在T-1/E-1聚合器中,通过OC-3链路向RNC提供流量。
  Lur 用于呼叫切换的RNC到RNC连接,通常通过OC-3链路实现。
  lu-cs RNC与电路交换语音网络之间的核心网接口。通常作为OC-12速率链路实施。
  lu-ps RNC与分组交换数据网络之间的核心网接口。通常作为OC-12速率链路实施。
  表1. 接口参考点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要求 两种有助于开发商满足严格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要求的技术是ATCA和英特尔?IXP2XXX网络处理器。后者基于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英特尔IXA)和英特尔XScale?技术,专为提供高性能和低功耗而设计。 ATCAATCA是由PCI工业计算机制造商协会(PICMG)开发的一项行业计划。该设计用于满足网络设备制造商对平台再利用、更低成本、更快上市速度和多元灵活性的要求,以及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对降低资本和运营支出的要求。ATCA通过制定标准机箱外形、机箱内部互连、以及适合高性能、高带宽计算和通信解决方案的平台管理接口,满足了以上要求。如欲了解有关ATCA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英特尔IXP2XXX网络处理器 IXP2XXX网络处理器提供了在任何端口上处理任何协议的灵活性;从ATM到IP网络的平稳移植能力;面向定制操作的线速处理能力;特性升级;以及新兴标准支持等。此外,商业化ATCA子系统与IXP2XXX网络处理器的结合,为设计者带来了使用标准模块化组件构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机会。此类设计方法的潜在优势包括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缩短了上市时间。 创建功能强大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数据面板系统
  上图体现了一种利用ATCA和英特尔的网络处理芯片创建功能强大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系统的方法。高级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功能可以如上所述进行分区,但其它方法同样可行。本图表仅作为逻辑或概念范例,并非实际硬件配置的图例。 在数据面板层,该设计使用三种基本类型的卡。无线接入网(RAN)线路卡、核心网(CN)线路卡和无线网络层(RNL)卡。无线网络层(RNL)卡支持无线网络堆栈,并执行解码/编码。同时还包括一个控制和应用卡。 无线接入网(RAN)线路卡和核心网(CN)线路卡主要根据载波需要,处理不同的网络接口类型。典型接口包括T-1/E-1和OC-3。这些卡采用英特尔IXP2XXX网络处理器设计而成,支持高性能线速传输、切换和转换功能,如ATM分段与重组(SAR)、点对点(PPP)协议处理、POS传输等。注:线路卡功能可以协同定位。一个物理卡可以作为Iub、Iur、lu-PS、以及lu-CS逻辑接口。 无线网络层(RNL)卡还可使用高性能IXP2XXX网络处理器,与3G网络联合一起处理密集型协议处理任务。这些卡没有通向外部的网络接口,但可作为复杂协议处理引擎,对通过无线接入网(RAN)和核心网(CN)线路卡引入的流量进行处理。无线网络层(RNL)卡还必须按照3GPP Kasumi加密算法来进行加密处理。 无线网络层(RNL)卡是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数据面板中MIP最密集的组件,其性能是决定整体系统容量和性能的关键。 系统性能 为了测试带有IXP2XXX网络处理器和无线网络层(RNL)卡的ATCA外形线路卡的性能,英特尔创建了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数据面板参考平台。通过采用源于UMTS 6号报告的流量模型,从而对内部性能指标进行评测(UMTS 6号报告参见http://www.umts-forum.org/servlet/dycon/ztumts/umts/Live/en/umts/Resources_Reports_06_index)。此模型设计了一个流量负载,旨在代表2005年典型的UMTS网络。它将语音和数据流混合在一起,后者要求每用户具有384 Kpbs的带宽。利用这种流量模型,一个采用IXP2800网络处理器的无线网络层(RNL)卡可以处理72,000个用户,产生3,540厄兰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流量的混合负载。采用只含有电路交换语音呼叫的低要求流量模型,该卡可处理180,000个用户。 基于这种设计的无线网络层(RNL)卡可与线路卡及其它ATCA组件相结合,以创建功能极为强大的紧凑型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数据面板系统。图5中的系统展示了一种带有14卡插槽的标准19英寸ATCA支架。一个支架可以处理500,000个用户的流量,并支持555 Mbps的分组交换数据吞吐率。众多机架可以在一个电信机架中互连,从而支持更高的密度。 图5中的系统共包含12个卡,包括备用卡,可提供电信级可靠性和稳定性。所有线路卡和无线网络层(RNL)卡均使用英特尔IXP2XXX网络处理器,以提供高性能、线速传输、切换和协议处理。线路卡具备支持全部广域网接口的能力,包括从T-1/E-1到同步光纤网络(SONET)和千兆位以太网速率。 在该范例系统中,线路卡部署于一个2+1配置中:两个活动线路卡和一个备用线路卡。无线接入网(RAN)端有8个活动OC-3接口,还有8个额外OC-3接口用于故障切换。另外还有2个活动OC-12核心网接口和2个备用接口。线路卡符合同步光纤网络(SONET)自动保护转换(APS)标准,以便进行故障切换。 这些卡可使用符合ATCA 3.1标准的以太网交换结构进行互连。其中包含两个以太网交换卡,以支持各卡之间的各种连接选件。一种可行的替代设计方案,是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作为两个无线网络层(RNL)卡的夹层卡。这种设计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释放两个节点插槽,用于创收型卡。 与替代方案相比,将ATCA和IXP2XXX网络处理器相结合,可以提供重要性能和成本节省。当前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设计通常要求多个机架的设备来支持100,000至200,000的用户密度。范例设计可通过电信机架中的一个机架支持500,000个用户,此举可以显著节省功耗成本和中央办公室占地面积。 设计高密度、小占地面积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数据面板 下一代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是新兴公共无线网的一个关键网元。随着业界使用标准、模块化网元的趋势日益显著,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系统设计的传统专有方案已经开始被取代。通过使用ATCA和IXP2XXX网络处理器,系统设计师可以将工业标准硬件与功能强大的、可编程网络处理芯片完美结合起来。基于这些技术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数据面板设计仅占用很小的系统空间,便可达到非常高的密

整体来说,BSC是针对目前GSM网络的叫法,而RNC是针对3G网络的称呼,都是指代基站控制器。

异构网络的异构网络模型


                

图2.1给出了一种异构网络模型。不同类型的网络,通过网关连接到核心网,最后连接到Internet网络上,最终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异构网路融合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些网络以何种方式来进行互连,为异构无线网络资源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为了说明异构网络的融合结构,这里给出一种特定的异构网络场景,它是由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例如CDMA2000)和WLAN(例如IEEE802.11)组成的异构网络系统,如图2.2所示。    
一个CDMA2000网络可以分成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络(Core Network,CN)两部分。RAN包括一些无线技术实体,如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和基站收发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来负责无线资源的管理。CN通常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来实现电路交换方式、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acket Data Serving Node,PDSN)来实现包交换方式和网络交互功能(Inter-working Function,IWF)来为包交换和电路交换提供连接。CN负责呼叫管理和建立连接。在WLAN中,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s,MTs)和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之间进行通信。AP在WLAN中实现物理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也充当无线路由器来执行网络层的功能,为WLAN与其他网络提供连接。
在如图2.2中异构网络的融合结构中,通常有三种类型的融合方案,分别是松耦合结构、紧耦合结构、超紧耦合结构。接下来分别介绍这三种耦合结构。
超紧耦合是通过连接到相同的BSC上与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进行融合。网络的状态信息是局部的,不需要通过额外的请求来获得信息,可以应用在当网络之间是重叠覆盖的情况下。与其他的耦合方案相比,超紧耦合方案的切换时延很短,因为中间涉及到的网络实体少。但是由于这两种RAT完全不同,因此实现超紧耦合方式就需要对应用在BSC上的处理过程进行很多修改。
在紧耦合结构中,不同的RATs通过CN进行融合,耦合结点可以是MSC或者PDSN。在图2.2中,MSC或者PDSN都是负责WWAN和WLAN的连接管理、认证和定价,因此WLAN路由器需要实现相关的WWAN协议。与超紧耦合相比,这个系统仅需要对现有接入网络进行很小的修改,因此它非常容易实现。与超紧耦合相比,在切换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网络的实体,因此这种方案的VHO时延增加了。
在松耦合的异构网络中,MSC与WLAN都经过通用接口与公共的Internet进行交互信息,来保持服务的连续性。但是由于每个网络需要执行网络的连接和会话的激活过程,因此这种方案执行切换时会导致时延很大。
对于超紧耦合和紧耦合方式的异构网络融合结构中,网络选择算法通常可以安排在耦合节点上,即分别是BSC和CN。但是对于松耦合方式,网络选择算法可以应用在移动终端。


BSC计划是什么?主要是做什么的?


                

BSC模式:一种基于互联网革命的全新模式,把金融思维完全融入到实体企业的经营模式中,让有发展前途的实体企业能够紧密抱团,同时用超强专家资源和高技术充分对实体企业抱团后碎块资源和碎块价值进行融合,并提供云服务和云孵化,让实体企业的上下游与实体企业抱团后形成的利益群体构成有效的共赢融合,并将这个共赢主体的未来利益对实体企业的客户群体进行出让,形成更大范围的共赢。



BSC模式充分融合了互联网革命时代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按照(实体企业联盟思维+共享经济、分享经济+云孵化、云服务)→(互联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分布式技术+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数字资产→资产证券化思维→共赢思维的设计思路依托先进的网络安全体系,形成的以BSC商业联盟会员企业和会员企业的关联客户共赢为核心目标的全新商业模式。


BSC模式将最终为BSC商业联盟会员企业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资金、资本、资源、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高效综合服务。


详细咨询V:13437183040 吴老师


绩效管理中的平衡计分法(BSC)?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BSC)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RSI公司总裁戴维·诺顿(David Norton)针对企业创建的组织绩效评价工具。卡普兰和诺顿在1992年1—2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平衡计分卡——驱动业绩的衡量体系》(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这标志着最初用于衡量组织绩效的平衡计分卡正式问世。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平衡计分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军队、非营利机构等各类组织的管理实践。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以战略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工具,在绩效评价方面的应用已经可以覆盖组织中的每个层级和个体。绩效管理的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环节都纳入了平衡计分卡理论范畴,平衡计分卡主要涉及绩效目标的设置和评价指标的选择、绩效沟通和辅导、绩效监测和评估、绩效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等内容。
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个新的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平衡计分卡克服了传统财务绩效衡量模式的片面性和滞后性。另一方面,与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等绩效管理工具相比,平衡计分卡在目标制定、行为引导、绩效提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管理优势,能够为组织绩效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保证。平衡计分卡具有始终以战略为核心、重视协调一致和强调有效平衡三大特点。
1.始终以战略为核心
卡普兰和诺顿指出,任何一个衡量系统,其目的都应该是激励所有管理者和员工成功执行战略。平衡计分卡以提升战略执行力为出发点,先后探讨了如何对战略进行衡量、管理、描述、协同以及如何实现战略管理与运营管理的有效结合等难题。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为组织提供了一个能够从四个不同的层面来描述战略的管理框架,使组织的管理者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价值创造的绩效结果和驱动因素。
2.重视协调一致
为了实现化战略为行动的目的,平衡计分卡将协调一致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认为协同不仅是创造组织衍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客户价值主张的必要保障,因此有必要形成一套严谨的协同机制以确保战略“落地”。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是协同的管理工具,也可以说是协同的操作平台,它们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界定了协同的内容,以及协同效果的衡量指标。
3.强调有效平衡
平衡计分卡所强调的平衡,不是平均主义,不是为平衡而平衡,而是一种有效平衡。这种有效平衡是指在战略的指导下,组织通过平衡计分卡各层面内部以及各层面之间的目标组合和目标因果关系链,合理设计和组合财务与非财务、长期与短期、外部群体与内部群体、客观与主观判断、前置与滞后等不同类型的目标和指标,以实现组织内外部各方力量和利益的有效平衡。
(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为了弥补传统业绩衡量模式单纯依赖财务绩效指标的局限性,平衡计分卡引入了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组织发展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对组织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这是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特征。
(2)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创造持续增长的股东价值,它意味着一种长期承诺,但是组织必须同时创造出较高的短期业绩。当市场竞争加剧而组织可利用的资源相对短缺时,管理上的短视行为和“寅吃卯粮”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就是说,短期结果总是以牺牲长期投资为代价实现的。在平衡计分卡中,内部业务流程层面的每一类内部流程为组织带来益处的时间段都不同,管理者可以通过内部流程的组合,形成不同的战略主题,以确保组织的长短期利益能够得以兼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外部群体评价指标与内部群体评价指标的平衡。首先,作为社会系统的构成单元,组织的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总是受到政府、供应商、辅助厂商、消费者、同业竞争者、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它所生产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只有为目标客户认可,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次,股东和董事会成员能够从根本上影响组织的发展方向。此外,组织内部也是一个由不同群体构成的社会子系统,生产、研发、营销、人力资源等不同单元之间的互动,员工之间的人际沟通和工作协调,以及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公平感受和组织承诺等都会影响组织发展。平衡计分卡认识到了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有效平衡这些群体的利益的重要性。
(4)客观指标与主观判断指标的平衡。由于传统的业绩衡量模式偏重于从财务数据上考察员工个人的工作成效和组织的整体经营成果,因此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等以往的绩效管理工具在指标设计和权重分配上都强调可量化性,倾向于选择定量指标并给这些指标赋以较高权重,这样难免忽略一些十分重要的定性指标。而平衡计分卡所倡导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括能够即时获取客观数据的财务类指标,还纳入了客户、流程以及无形资产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尤其是关于无形资产的衡量指标,管理者常常难以根据单一数据对其作出准确判断,而要更多地依赖于亲身体验、主观感受和经验判断。
(5)前置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为了加强对于绩效的预测、监测、评价和控制,平衡计分卡对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进行了区分,其中财务和客户层面描述了组织预期达成的绩效结果,而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层面则描述了组织如何达成战略的驱动因素。根据这一逻辑,平衡计分卡将前两个层面的指标界定为滞后指标,而将后两个层面的指标界定为前置指标。在此基础上,平衡计分卡依据动态管理的原则,将每一个层面的指标按照因果关系进一步划分为前置指标和滞后指标。一般来说,对工作过程或阶段性成果进行衡量的指标为前置指标,对工作的最终结果进行衡量的指标为滞后指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