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第一的是哪儿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第一的是北京。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四化”框架带领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价值化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四化”协同发展生态,既是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四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四者间的关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中国数字经济早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先天优势,网民规模的高速增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优质土壤。2012年以后,网民增速趋于平缓,移动端时代到来,促使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成熟发展期。
总体而言,中国数字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从信息传播到电子商务,从网络服务到智能决策,新模式和新企业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重心向用户端倾斜,技术成为行业核心的驱动力,但争夺流量和积累用户规模仍然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 对GDP贡献明显
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增长。2014-2019年期间,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高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产业数字化是核心
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我国从2005年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二分天下,到2019年主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2019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7.1万亿元,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28.8万亿元。
数字产业化以软件为核 产业数字化在服务业爆发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数字产业化的结构从2012年的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到2019年以软件产业为主。2019年我国软件产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上升至55%左右,电信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则下降至28%左右。
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
数字经济的经济带效应明显
2020年12月2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根据区域的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和数字政策环境等六大方面进行评估。从省份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前五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宁波、武汉、福州、西安、厦门、青岛。
从地域分布来看,数字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11个东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个中部地区城市武汉,有成都、重庆、西安3个西部城市从省市分布来看,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两个城市上榜。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区域聚集特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这一方面是由于三地经济基础优势显著,可以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扎实的产业基础,也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焕庸线”。根据赛迪智库于2020年9月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相较2019年,2020年共有8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陕西、广西、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6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正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努力在新的赛道实现突破。
数字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特征的优势,未来,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数字经济将会进一步突破地理条件限制,逐渐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注入新动能。
十四五近百万亿规模
根据2020年11月初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无疑成为投资者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的富矿。2020-2026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到2026年,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95万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全球数字竞争力排名:美国跌落榜首,日本降至第29,哪些国家后来者居上...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趋势学校(IMD)公布的2022年IMD全球数据竞争力排名表明,中国在全世界排名17,印证中国数据竞争力惊喜。这个成绩远高于日本第29位的排名。
IMD全球竞争力核心(通称WCC)编制IMD全球数据竞争力(WDC)排名进入了第六个年分,它权衡了63个经济大国选用和实践电子信息技术能力与提前准备水平,把它作为商业服务、政府与更广泛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所在推动力。
2022年公布的IMD全球数据竞争力排名表明,在今年的排名前五的经济大国分别是:丹麦、美国、瑞典、新加坡、瑞士。
中国从2017年的31名升至2022年的17名,5年里升高14名。与其说反过来,日本不断下降,从2021年28名降到2022年的29名。美国排名还出现了全方位降低,持续五次排名第1后跌到第2名。
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易接纳中新财经采访的时候称,美国排名下降不难理解,美国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加上国际局势,没有将许多时间精力投入到了数字建设中来,“去美国就能感受到,包含网络状态等很不平稳。”
针对中国的排名,李易表明,中国数据竞争力基本不错,包含网民规模、网速等都是在提高,特别是在是以2018年逐渐,中国的营运商在5G转型发展环节都是速度最快。
国家工信部全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5G互联网建设加速推进。截止到8月末,5G通信基站数量达210.2万只,占移动通信基站总量的19.8%,占较为上年底提高5.5个百分点。在其中1-8月份新创建5G通信基站67.7万只。
“中国数字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占有率层面,不论是手机支付,或是各种各样数字化应用,都逐步推进中国群众灵活运用,网上上课、适老化运用发展趋势将数字应用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李易称。
李易还强调,“在疫情中,数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不是其它国家或一些商业平台能够提供和能做到的,这种其实都是数据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表明,2017年到2021年,在我国数字经济的经营规模从27.2万亿元增加到45.5万亿,总产量位列世界第二,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从32.9%提升到39.8%,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模块之一。
针对美国的排名下降,WCC理解为:比较大技术性要素,排名发觉,尽管它保持着相对性强硬的影响力,但发觉、认知和搭建新技术应用所需要的专有技术层面仍有非常大的改善室内空间。
针对日本排名下降,李易称,从排行榜可以看出,北欧一些国家排名提上去,由于北欧少人、富有,因为这排行榜因应是充分考虑人口总数,而且与国家行为主体均值数字化能力相关,而日本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严重,并且意识较为传统式,比如目前在一些人群里还时兴电话订餐、叫车服务等,因此排名不断下降也不奇怪。
资料显示,IMD是一所全世界顶级的公司运营管理培训学校,其公布的信息经常会被全世界新闻媒体引入,IMD全球数据竞争力排名到底是怎么确立的,权威性在哪儿?
WDC排名方式将数据竞争力界定为三个关键因素:专业知识、技术性、将来提前准备状况。每一个关键因素又分三个子要素,这九个子要素共包含54个规范。
它实际优化算法较为复杂,每一个子要素,单独于其涉及到的规范总数,在结论的整体合拼方面具有同样的权重值,大约为11.1%(100双子座9)。但是每一个子要素不一定具备同样的数量规范。比如,评定学习培训教育比评定it集成化需要更多规范。
而规范能是剖析数据竞争力的硬数据,比如互联网技术网络带宽速率;还可以是剖析竞争力的软数据信息,例如企业的协调能力等。硬规范在整体排名里的权重值为2/3,而数据调查的权重值为1/3。
有分析指出,WDC排名方式由于充分考虑将来提前准备状况,因此它不单单是时下数据竞争力的一种体现,还意味着对于未来竞争力的预测分析,那也是大家关注这一榜单的原因之一。
...解读数字经济指数报告,有所回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保持稳定
据诠科教了解,2021年1月12日财新智库联合数联铭品BBD发布2020年12月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报告,我国数字经济指数录得601,环比下降2.5%。
2020年12月,我国数字经济指数环比下降2.5%,录得601。12月数字经济指数的下降主要由于溢出指数的下降,产业指数、溢出指数、融合指数和基础指数分别对总指数贡献0.6%、-2.2%、0.1%和-1.0%。
2020年12月,产业指数、溢出指数、融合指数和基础指数分别录得285、91、238、87,环比分别变动3.2%、-11.1%、0.5%和-5.4%。12月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投入小幅上升,数字经济和其他产业的融合速度小幅上升,数字经济对其他产业的溢出下降,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投入下降。
工业、商贸业、服务业和金融 等行业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体现为 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和金融 科技 ,我们根据这四个领域的劳动、资本和 科技 投入情况来衡量融合的程度。
2020年12月,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和金融 科技 指数分别为447、185、217、204,智慧供应链和金融 科技 领域投入环比上升,升幅分别为17.3%和39.3%。工业互联网和共享经济领域投入环比下降,降幅分别为10.1%和3.2%。
2020年12月,数字经济指数前五名为广东、江苏、四川、浙江和北京,指数分别为1589、1353、1257、1159、1080。12月排名上升最快的是广西,从11月第二十一名上升到12月第十四名。12月排名下降最快的是山西,从11月第十五名下降到12月第二十二名。排名最低的五个省份为贵州、内蒙古、青海、宁夏和西藏,指数分别为374、357、268、267、166。
12月,我们来看我国各省市数字经济在2020年整体的发展情况,我们将各省市2020年平均数字经济指数的同比增速和2019年各省数字经济指数份额画在一张图中,来看各省2019年的数字经济规模和其在2020年相应的增长情况。
我们根据份额和增速可以将所有省份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是数字经济指数水平高且增速快的省市,代表性地区是广东、江苏、浙江、四川和山东等地区;第二象限是数字经济水平高但增速慢的省市,主要是上海、北京、湖北等地区;第三象限是数字经济水平和增速均较低的省市,代表性地区是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第四象限是数字经济水平低但增速快的省市,主要是黑龙江、甘肃、新疆和山西等地区。这表明,发达地区中的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数字经济仍然在快速增长,但北京和上海可能由于数字经济体量较大,增速较慢,而西北欠发达地区在2020年的增速相对发达地区没有优势。综合来看,数字经济的地区差异在2020年没有明显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一图带你看懂报告
如了解完整报告PPT可下载
报告来源|财新智库&数联铭品BBD,转载|诠科教(ID:ZQteach),审核|张权,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其版权归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立场。
十年前的中国穷在哪里
穷在经济,穷在科技水平,穷在思想,但是精神方面很充沛。10年前的2012年,我们改革开放进入正轨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创新发展理念正在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引领数字经济走向蓬勃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发展壮大数字产业、释放数据要素活力、强化数字经济治理、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创新发展理念深化的同时,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金融业也在坚守其自身的赋能使命。
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向纵深发展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当下金融主要通过融资支持方式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比如,在股权融资方面,为数字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债权融资方面,增强企业授信,将技术专利、无形资产纳入企业资产价值的估计中,增强企业资产实力与扩大可抵押物范围,为企业增信提供基础。”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2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7956.3亿元,比上年增加3563.2亿元,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44%。这些数据背后,是国家对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盘和林表示。
种种迹象表明,在创新战略的引领下,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也越发凸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演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告诉记者,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创新驱动战略可以通过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效率。“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驱动战略要更多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重点聚焦原创性引领科技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而伴随着技术创新、数字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我国数据资源化产业链也在日臻完善。
2022年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其中提到放宽数据要素交易和跨境数据业务等相关领域市场准入。在严控质量、具备可行业务模式前提下,审慎研究设立数据要素交易场所,加快数据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与流通,鼓励深圳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开展地方性政策研究探索,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信息权益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技术标准。
9月30日,广州数据交易所在广州南沙正式揭牌,标志着广东省级数据交易机构成立运营。当日,首批数据经纪人、数商企业签约进场,超过300个数据产品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挂牌,涉及金融、交通、建筑、信息等多个行业,达成交易额累计超1.55亿元。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均已成立数据交易所。
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增长新力量
当下创新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正在加快,应该如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已经成为考验各方智慧的重要命题。
在盘和林看来,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其一要注重利用市场激励机制,结合知识专利产权保护,恒产者恒心,要让专利发明人通过发明应用来获取收益。其二要注重产学研用融合,释放科研院所、高校手中的专利,投放到市场当中,去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其三要用创新思维去解决企业的难点痛点,比如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产业数字化,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其四要加强新旧要素的流通,通过新旧要素的高效利用和重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水平。
盘和林认为,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各个主体的能动性尤为重要,比如在政府层面,各地方政府绩效应该向创新看齐,将专利研发和新经济发展作为各级政府重要的考核指标,政府也要通过数字政府做好带头作用,率先通过技术实现效率提升。比如在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领域,要保护专利产权,要开放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的研发资源,要让人才愿意加入民营企业。
在谈及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向时,刘斌强调,要强化数字经济创新,则必须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在数据处理、数据定价、数据交易等核心环节完善法律法规,探索有利于数据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模式。其次,应该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鼓励传统产业利用数字科技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强化提升传统业务。“同时,加快构建和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在数据交易平台、算力平台、算法平台等方面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平台,以及探索数据跨境流通方面的突破,争取在数据跨境流通领域形成中国标准和规则体系。”
刘斌亦向记者指出,要推动数据要素合理发挥作用,首先应当鼓励实体经济企业向数字经济企业学习先进的数字科技应用和数据治理模式,推动实体经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次是以数字产业化为引领,以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高质量发展。“并且,要以产业数字化倒逼数字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科技创新和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会催生出对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需求,又会大大推动数字科技的创新和数字产业发展。”